○謝小通 榆中縣朝陽學校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綜合能力不強,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在這個年齡段擁有超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不能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下,教師擁有師道尊嚴,是權威,高高在上;學生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這樣,學生就會“敢想、敢說、敢干”,勇于探索新知識,課堂教學也會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多種創新元素,包括生詞的教學方法、偏僻字的學習、詩歌的創作、文章的賞析,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積極影響,只是學生并不能意識到什么是創新能力,由于創新本身是一個抽象化且理解起來較為復雜的概念,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解釋其字面含義,只能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特點和細節,讓學生去體會何為創新、創新何在,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如,李白的《靜夜思》一詩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容明亮的月光灑在地面上,好像結了一層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們暢想,明亮的月光還可以比作什么事物,它代表了什么情結,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整理與月亮和思鄉有關的詩詞,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方法,獲得成長。
教學理念的落后導致教學方法和模式存在諸多局限性,不利于教師開展創新教學,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要及時更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化發展,教師也要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改進。如,通過多種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深化游戲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將所見所得直接表達出來,教師在一旁進行文學加工和指導,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鮮活的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也是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語文思維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慣性思維模式,而創新教學的融入,打破了傳統語文思維的局限性和束縛性,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能得到發展。如,對于一些神話故事的敘述,學生的腦海中會冒出一些畫面,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通過與同組學生的交流、互動,歸納、消化教學內容。
日常教學中,聯系實際是指聯系教材內容,聯系事實真相,聯系歷史事實,讓學生根據現實,來體會文章的內涵,做到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真情實感,加強情感教育。如,在《少年閏土》的學習中,閏土與“我”的關系變化,是在什么時候、因為什么產生的?教師通過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階層,讓學生切身體會封建社會對人的影響,雖然這一具體概念不一定能在他們心中形成,但是他們至少知道了這種感受,有了相應心得,學生就會深入探究文章背后的一些知識,這能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此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這里指的是聯系日常實際,聯系社會見聞,聯系生活小事,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參與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根據所見所聞,勤于思考,提升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學生創新品質的發展和形成也有好的影響。
時代發展需要創新精神,社會生產需要創新人才。加強小學創新教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是奠定科學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的前提與基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學習相關技能和知識,通過網絡學習優秀教學案例,尋找多種語文創新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很大幫助。教師可通過播放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動畫,給予學生啟發,如,動畫電影《瘋狂原始人》,通過對原始人躲避自然災害、鍛煉生存本能和接受新事物時的反應、看法,促進學生的發展意識,明白適應新事物的重要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