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平 甘谷縣大像山鎮狄家莊小學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化工行業的排放物對環境的威脅越來越明顯,環境保護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環保教育也越來越被重視。在中學各學科中,化學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最為密切,不但是因為污染物很大一部分就是化學物質,而且,化學教材本身就融合了很多環境保護的內容。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有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工業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財富和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多的環境問題,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就是污染,如,土地污染、河流污染、大氣污染等。污染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副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大小小的污染事件還是在不停上演,工業污水直接流入河流、化工廢料隨意丟棄、有害氣體亂排亂放……行業經營者為了眼前利益肆意妄為,致使各種各樣的污染正一點一點地侵蝕著我們的家園。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物種減少、河流內的魚蝦突然死亡等等,都是污染加劇很好的例證。面對如此嚴重的環境形勢,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減少污染貢獻力量,以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懂得如何利用化學知識使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小,是保護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有助于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之一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化學教學中引入環保教育,讓學生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積極踐行綠色理念,為減少環境的污染盡職盡責,是一種大擔當,是比擁有科學知識更重要的素質。有責任,有擔當,有放眼全人類的憂患意識,有立足社會發展的長遠眼光,才是我們社會需要真正的高素質人才。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走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在走向工作崗位后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事情,教師還要在行為上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平時的行為中踐行環境保護的理念,這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滲透了環保意識的化學課堂上,學生需要有規范的實驗操作,需要執行嚴格的實驗操作流程,這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比如,在實驗結束后仔細清洗實驗器材,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以杜絕污染的發生。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學生在生活中會注意到很多問題,并能逐漸形成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習慣。
1.在知識傳授中滲透環保理念。能對環境造成威脅的污染物絕大多數都是化學物質或化工產品,因此,化學知識和環保教育有很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初中化學教材,在知識的講解中滲透環保教育,將教學和環保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環境保護的理念,從而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從自身做起,一方面積極踐行環保理念,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人加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例如,學習《化學與環境保護》這一課時,教師除了介紹水污染、酸雨、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知識外,還要在講清楚結合水污染、酸雨的有關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污染現象對環境和人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并懂得如何才能杜絕這些污染的發生,從而更好地踐行環保理念。
2.利用化學問題強化環保意識。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學目標上,環保教育也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做一定的涉及,這樣很難讓學生對環境保護的事情有深刻了解。因此,教師要進行一定的延伸,把環保知識從課本擴展到習題,讓學生在課后的練習中,對其進行鞏固,以此強化環保意識。設置有關環境保護的習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3.通過課外實踐加強環保教育。為了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程度和普遍性,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參與環保活動,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了解世界環境狀況,感受環境保護的迫切性。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飲料廠、污水處理廠、農藥廠等,了解這些工廠能產生哪些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什么影響,這些工廠在處理工業“三廢”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樣的效果。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實地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經濟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了解環境污染產生的危害,充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還應將環保教育理念貫穿到化學教學始終,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