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楠
(湖南省宜章縣白沙中心小學 湖南 宜章 424222)
小學三年級階段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個階段展開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培養策略,能夠促進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知識同步發展,提高學生的全面性品質。新課改以來,教育教學要求提高。教學展開不僅關注在學生知識、技巧培養上,還要重視學生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等全面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展開課外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其與新課改理念相契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性發展,提高教育教學價值。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時,應該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將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1.1 教師忽視課外閱讀教學展開重要性。語文學科學習具有一個特點,即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課外閱讀教學展開對學生綜合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小學三年級階段,學生認識水平較低、語文知識有限,教師在這個階段展開課外閱讀教學,能夠利用豐富的閱讀素材充實學生,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品質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深入,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要求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沿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注重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基礎技巧進行培養,忽視課外閱讀教學展開對于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性。
1.2 課外閱讀教學展開沒有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目前,很多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課外閱讀教學展開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展開課外閱讀教學,以此來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但是,很多教師在展開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性。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閱讀素材選擇、閱讀時間安排等進行掌控,學生完全根據教師節奏展開閱讀,沒有進行自主選擇、自主閱讀的自由,導致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不高。
2.1 教師創新課外閱讀教學方式。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學生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被提出,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教學創新,將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展開課外閱讀教學,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創新,促進教師將更多的閱讀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傳統的小學課外閱讀過程中,一般是學生展開獨立閱讀。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夠成熟,自主學習定力較差,學生在獨立課外閱讀過程中很容易投機取巧,課外閱讀效率不高。課外閱讀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創新課外閱讀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引進小組閱讀模式,是對課外閱讀的一種創新,促進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自主閱讀、交流探討,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皇帝的新裝》,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皇帝的新裝》原著小組課外閱讀。在小組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進行互動交流,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了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2.2 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孔子曾經提到: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影響。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定性較差,對于學習沒有良好的自控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味地利用課本文章展開閱讀教學,學生難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展開課外閱讀,是對閱讀教學的一種創新與豐富,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能夠豐富學生展示、擴展學生視野,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學生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規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建立班級課外閱讀角,讓學生每周組織一到兩次課外閱讀,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展開課外閱讀教學,是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創新,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三年級階段,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自主閱讀意識不足,教師展開課外閱讀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對閱讀素材篩選、對閱讀時間規劃,將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