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山
(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甘肅古浪 733103)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常常無法滿足成績優秀和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在課堂學習中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化”現象,嚴重制約了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新高考的改革下,伴隨著“走班制”的興起,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更加顯著,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基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認知結構和智力上存在的差異性有充分的認識,并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當前,有的高中化學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依然以知識灌輸為主,將化學理論知識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逐漸淪為學習的機器,不僅學習效果不佳,甚至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的情緒。另一方面,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制定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教學,還是設計課后作業,均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所謂的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個性特征、心理傾向等為基礎,并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詳細的分析,將學生劃分為層次不同的小組。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1]。
分層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即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計劃,進而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均可得到發展。具體來說,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徹底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真正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另外,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高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全面提升了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具體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特點等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針對綜合性評價結果,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A、B、C 三個層次。其中,A 層學生不僅成績優秀,且學習目的性強、基礎知識扎實、理解能力較強、學習興趣及學習態度均處于優秀的水平;B 層學生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水平,且各項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均處于中等水平;C 層學生學習成績不甚理想、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學習能力較差等[2]。
在高中化學的分層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不是為了給學生貼標簽,而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結合學生的具體層次,制定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通常情況下,在進行教學目標分層的時候,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即識記和領會、簡單的綜合運用、復雜的綜合運用,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制定出差異化的教學目標。例如,針對A 層的學生,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在“復雜的綜合運用”的指導下,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針對B 層的學生,應在“簡單的綜合運用”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并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針對C 層的學生,應在“識記和領會”的指導下,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為主[3]。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化處理。基于此,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分層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整合,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針對A 層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加強學生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其綜合能力;針對C 層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知識教學為主,使學生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分層教學模式中,針對A 層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中,映射出其他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針對C 層的學生,應以氧化反應的基礎知識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針對A 層的學生,教師可指導其利用“自學—討論—點撥—歸納”等方式開展學習,進而加強對學生探究、創新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B 層的學生,在開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點撥—討論—講解”的形式進行,深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并逐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形成一定的化學思維;針對C 層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次講解—夯實基礎”等形式進行, 在日常教學中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并加強其對化學知識的學習[4]。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也必須要處理好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難易不同、有針對性的作業練習。具體來說,針對A層的學生,可涉及一部分具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供學生在課下進行分析探索;針對B 層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知識訓練的基礎上,適當添加一些拓展性的化學題目,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C 層的學生,應以基礎知識練習為主。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其與“因材施教,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相適應,并且是新高考下“走班制”教學模式下的必然選擇。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后練習和教學評價進行分層,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進而使所有的學生均可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