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紅
(甘肅省華亭一中 甘肅 華亭 744100)
中學包括初中與高中兩個部分。根據初中生與高中生已有的知識程度,要求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不同,自然英語教課書上的內容著重點大為不同[1]。在初中階段,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學生學習英語較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增加,教師上課時間有限,大多數教師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重點,忽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因此,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提高。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差異,導致學生對高中英語的學習產生苦惱。這就需要教師在初高中的銜接階段引導學生,只有將初高中銜接,才能幫助學生適應更高層次的學習,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
2.1 優化教學方法。學習英語,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的設計也是貫徹了這一點。教材中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與難度是逐漸增加與提高的。初中學習的英語知識內容是學習高中英語的基礎。但由于初高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學生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對于高中英語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在這一銜接階段,讓學生的學習意識發生轉變,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可以通過優化教學方法,使學生接受高中生活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一起探究課本內容,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時,讓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必修一Unit1《Friendship》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之后提出問題“What is Anna’s friend? Why Anna regard it as friend?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答案,對課文能夠有深刻的理解,又能夠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不斷的訓練,幫助學生逐漸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
2.2 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通過優化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但僅靠課堂中的訓練,是不足夠的。教師仍需通過其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英語書籍,讓學生喜歡上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獲得課外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必修一Unit1《Friendship》這一課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THE LITTLE PRINCE》,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friendship,從而理解課本。教師也可以在正式上課前,花較少的時間讓學生分享自身感受,或者讓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從而主動去學習英語。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養成主動積累詞句的習慣,詞匯的增加,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減少。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的學習,不去學習,自然很快會忘記。在課后閱讀英語書籍,在增加詞匯的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回憶起課堂所學單詞,從而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提高。因此,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對于學生只有利,而無弊,教師需積極引導。
2.3 引入英語語言文化。學習一門語言,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是枯燥的。在教學中,只是一味的傳授知識,學生無法對英語產生喜歡的感情。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英語語言文化,既可以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又能夠使學生更好理解英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初高中銜接階段,教師可以在學生學完基本課本知識時,延伸一些英語語言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化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而提高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的理解程度。學習文化,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
例如,在教學必修三Unit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課本的基礎上,可以將西方的節日和慶祝活動引入到課堂,學生會對“Western festival”、“How to celebrate these festival”有好奇。通過這些英語文化,學生對西方的節日有所了解,能夠激發學生對西方其他方面文化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還能使學生在初高中銜接階段,更好適應高中的學習,幫助學生平穩度過。
初高中銜接階段,是一個重要的時間段。教師只有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更好融入到英語學習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書籍,還需引入英語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