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慧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陰陽學說的出現,最早可以回溯到《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為陰陽[1]?!夺t宗金鑒》云:“太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 即氣觀理曰太極?!盵2]太極拳以陰陽為理論基礎,以虛實變換為之實用。王宗岳《太極拳論》中開門見山的提出:“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和”,[3]太極拳的動靜、剛柔、進退、開合等均是陰陽變化的表現?!瓣庩枴迸c“虛實”貫通整個太極運動,從整體看,人如“太極”,身動分陰陽,動、靜相對相引,互為補充。由此可見,靜為基,使精神處于祥和狀態,在運動中要求“心靜蓄意”注重每個動作,使心理得到放松。
五臟對應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最早出現在《尚書·洪范》中,書中提到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盵4]金木水火土各有其特性,其間相生相克,協調發展。而太極步法、動作與五行相呼應,其防守與五行之間的相克吻合。從實際出發,在練習過程中不僅強化腰、髖、腿等部位的關節、肌肉鍛煉,也強化了腎、脾兩臟的內在功能鍛煉,借助外在的四肢、肌肉、筋骨的全面訓練從而加強內部五臟六腑的功能。太極拳練習可強健五臟功能,促使五臟之氣暢達無阻,從而使體魄強健以此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其和中醫五臟氣機的升降運行作用的觀點不約而同。
太極文化蘊含了儒家、道家思想,將儒家的“浩然正氣”、中庸的人生態度、道家《道德經》等融合一體,成為中國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學思想之一。太極發展至今不僅與各家思想相融合,另成一派,更與中華樂律相結合。在太極運動中開合有序、剛柔相濟、輕松活絡,動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體驗音樂的韻律;靜思哲學內涵、詩的意境。若將人生比作一套太極拳,人生有始有終,太極亦有起有收,練拳如人生,不僅是一個姿勢,也是一種態度、一種品質,是對太極本身的思考,也是心靈和行動的靜默,在一套拳中體會人生之大道。
阮紀正在《中醫原理與太極拳》中提出:“太極拳不僅有防身御敵、制人取勝的技擊功能,而且同時還具有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醫療效果?!盵5]太極拳有五大特點:撇去雜念的意氣運動;連綿不斷的連續運動;氣沉丹田的氣功運動;周身舒張的彈性運動;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從運動生理醫學的角度來看,這五點都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系統是人體的“生命之泉”,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中心,血管是運輸血液的通道,內外相合、上下相隨、不停不滯的太極運動有助于全身血液的循環。從生理角度,太極拳調動全身肌肉和關節的活動使毛細血管舒張,加速靜脈中的血液回流,進而使心臟在舒張期保持充盈狀態。通過王宋森、唐德偉、楊中平等人做的不同的研究試驗表明:長期堅持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和血管功能,使心搏量顯著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促進心臟機能的有氧運動;降低動脈血壓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環,使血管壁保持良好的彈性;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流通。因此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對防止高血壓和血管硬化具有重要意義。
(1)肌肉組織。從Christou的研究表明:長期練習太極拳會使最大主動等長收縮力量明顯增加,因此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各環節部位的伸肌力量和力量支配。[6]肌肉的質量與其彈性和堅實程度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力量、協調性和控制能力。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促進肌肉組織血液的暢達,使身體保持年輕活力。(2)骨骼。太極拳運動對強化骨骼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可對骨骼肌肉等運動系統形成良好的刺激,有效的減少體內礦物質的自然散失,使骨密度保持穩定狀態,并有效的調節骨鈣和血鈣之間的動態平衡。[7]因此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可以有效地增強骨密度;伴隨著運動年齡的增長,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3)關節韌帶。太極拳運動有助于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克服兩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降低周邊肌肉、韌帶對關節的作用,延展關節張弛范圍,進而提高靈活性;另一方面,提高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腱的強度,克服速度、力量減緩韌帶強度不足的矛盾,進而提高穩定性。太極拳運動要求節節貫通,周身一家,“含胸拔背”以腰為核,聯動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開展旋繞運動,增強各關節的性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消除關節的不利因素,進而達到健身強體的作用。
缺氧乃萬病之源,在生理角度上,太極拳運動與呼吸自然配合的方式, 使橫膈膜上下移動的范圍增大,促使呼吸肌和膈肌力量增強;胸腔容積增大, 進而使胸內負壓增加。上述可知太極拳運動可改善心血管機能,加速血液的流動性,提高載氧能力,進而帶給肺泡充足的氧氣,使肺泡壁彈性纖維網被動延長和收縮力增大,從而改善肺組織的彈性,提高肺的最大通氣量。太極拳運動講“氣沉丹田”,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推拿”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適宜運動的強度有利于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太極拳運動是一項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從提高免疫功能上主要表現在對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響。有研究發現,多年習練太極拳者進行25分鐘的太極拳鍛煉后,外周血 CD3+、CD4+ 細胞百分比升高,CD4+/CD8+ 比值升高,一方面說明了太極拳運動的及時效應非常明顯,促進正向免疫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說明,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能夠增強機體細胞免疫的調控能力,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8]因此,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有助于提高機體體液免疫水平,增加機體抵當各種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侵害的能力,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癥的發生,對人體自身的穩定和免疫監視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9]
衰老是生理、心理、病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疾病是推動衰老的主要原因。因此,疾病種類越多衰老的速度就越快。研究表明,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可以防御多種疾病的發生,有助于延緩機體機能的衰退,在機體的衰老機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退行性變化;其次即是陰陽失衡,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和延年益壽的根本是陰陽平衡,壽命長短的關鍵是陰陽盛衰。一方面,太極拳中蘊含了陰陽學說的養生理念,長期參與有助于平衡陰陽,維持機體能量代謝和正常生命活動;另一方面,太極拳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韌帶具有重要影響,長期參與可減少肌肉流失、延緩骨質疏松、加強韌帶靈活性。
青少年面對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表現了不同于老一輩適應度,他們更注重于電子游戲,放棄了一些本屬于自己年輕朝氣,最為突出的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體現在各個不同方面。青少年在成長階段需要適量的運動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從身體機能方面看:練習太極拳要求立品中正,不偏不依,使全身骨骼、經絡處于舒展和疏通狀態,可以矯正骨骼防止變形,疏通經絡防止堵塞,進而增強免疫力;順暢動作與規律呼吸相配合,使得橫膈肌活動擴大鍛煉肺活量,促進腸胃蠕動加強消化機能。此外,對便秘、痔瘡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從精神狀態看:太極拳的練習需要精神放松,讓神經系統得以充分的調整和疏理,對焦灼、浮躁、抑郁癥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進而放松心情,緩解精神壓力。此外,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對記憶力減退、失眼、多夢、浮躁等也有一定的醫治恢復作用。綜上,參與太極拳運動可促進青少年生理機能的發展,改善不良行為活動,改正不良姿勢,緩解學習壓力。
太極拳以“形神合一”為其重要特點,“形”為外在的運動形式和身體姿勢,“神”則指內在的心理精神意志思維活動。[10]現代生活理念與太極拳理念有諸多相悖:太極拳的運動軌跡與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明顯區別;太極拳的運動速度與現代人工作、生活的活動速度恰恰相反;太極拳注重內意的修煉與日常工作和生活注重外在表現不同;太極拳注重活動過程與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注重結果的不同;太極拳的動態與主動調節和常見的靜態與被動調節不同。太極拳提倡超然的運動心態,講究‘道法自然’,人身為‘小太極’,自然為‘大太極’,人們在練太極拳時,將自身融入自然之中,行拳走勢,與大自然靜靜地交流,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11]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可緩解現代生活對人造成的焦慮情緒、降低抑郁心境、減少對外界的敵意。正如邱丕相所言:“太極拳的外顯運動規律,是一種將打、強悍和勇猛的收斂,是對戰爭和暴力的一種壓抑。遠離急躁、標榜內存、不顯、無為,這些成為太極拳的追求。”[12]在現代生活中應將太極理論、信仰放之于世間萬物,將自己的心胸氣度與天地相融,與萬事相合,不斷提升自己的教養與品味,保持一種知足與進取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