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玲 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路第三小學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課堂都離不開評價,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并結合教學實際,圍繞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及時調整、優化并不斷改進,發揮教師課堂評價的積極作用,能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結合所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自評和互評,既要從學生掌握知識的角度出發,還需要細微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行動,看他是否努力,是否在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亮點表現以及遇到的疑惑。多元評價的融合進行,能夠幫助學生自省,使其更準確地把握自己的現狀,認識不足并從他人評價中獲得取長補短的機會,從而提高認知并建立自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教學《灰雀》時,教師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分角色表演,用這種形式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并理解課文內容。在確定好角色后,參加演出的學生努力背誦臺詞,可一上臺,扮演“列寧”的那位學生瞬間變得拘謹起來,縮手縮腳,神態也極不自然,而且多次忍不住“笑場”,完全沒有進入角色。這組學生表演完,教師先讓參與表演的學生來個自評,談談表演的感受以及對人物的理解,展現學生評價的個體性。接著教師又引導生生之間進行互評,有的認為表演的學生不專心,沒有表演到位,有的還甚至指出了神態、語氣、動作等細節處的處理和拿捏。教師作為最終的評價者,鼓勵了參與表演的學生后,也善意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通過全面的評價,使得參與表演的學生在獲得肯定和鼓勵后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高,同時,也心悅誠服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敢于自評,生生之間大膽互評,不論朗讀還是背誦,無論是表演還是作業,多個內容,多種角度、多個方式的評價,不僅會提高評價的全面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從而促其素質全面發展。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改革及創新的前提基礎就是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內容進行優化?,F代教學更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優化,能夠使得評價方法得到優化,由此產生的評價效益也會“水漲船高”。全面化的教學評價,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運用方式、情感以及價值觀等各個細節,從細節中考察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構成教學體系評價的整體性和全面化。仍然以《灰雀》一課為例,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讀體會后,以“四處找遍了也不見鳥兒蹤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什么樣的心情呢?”這個問題為引領讓學生再讀讀列寧說的話,體會一下,之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有學生說,“我體會出列寧非常著急”;也有學生說,“我體會出列寧惋惜的心情”;還有學生說,“我體會出了列寧對灰雀的關心”……教師又讓學生將體會最深的那句話朗讀出來,學生進一步認同了他人的體會,教師相機評價指導學生再讀這幾句話,引領大家進一步體會列寧的心情,同時,學生也通過矯正自讀中的偏差,對句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感情體會更為深刻,由此,不僅是教師還有學生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情感收獲,教學的評價體系也顯得更加系統完整。
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學評價的標準作為一個重要標尺,只有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的陽光式評價,課堂評價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當評價標準總是傾向于小部分學生,則意味著評價標準有失偏頗。教師要敢于突破傳統,從陳舊走向創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標相應的評價標準,做到對學生主體差異性的尊重,突出學生的個性。如教學《落花生》一課的總結階段,有學生說,“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的人?!币灿械恼f,“雖然花生不好看,但是很有用。”這些回答表明教學目的達到了。但是,忽然有學生說,“我覺得做人要像蘋果、石榴、桃子那樣,長得漂亮又可以吃,不也很好嗎?”面對這樣的個性化的理解,教師可以抓住機會就這一問題掀起課堂討論的熱潮,大家紛紛發言,意外的精彩生成讓學生收獲更多。因此,差異性評價需要結合現實進行適時點評,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還要將其觀點盡量轉化為有用的教學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