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星 山丹縣幼兒園
各項研究證明,在學前階段家庭對兒童發展的貢獻大大高于幼兒教育機構。因此,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育的大環境,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一致、互補的關系,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實現家園共育是建設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出臺進一步為家園共育搭建了橋梁,使家園明確了教育目標和方向,給家長提供了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也將游戲化教育理念滲透在家園教育過程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幼兒園也越來越重視和運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在家園共育方面更加普遍,為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搭起了橋梁,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交流作用。幼兒園老師應用微信、QQ群等方式與家長互通信息,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交流孩子在園和在家的表現,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提出合理的課程實施的建議。同時,教師及時把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信息傳遞到微信、QQ群,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教育內容,積極參與到教育孩子的隊伍中來。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讓留守兒童的父母遠在外地也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真正做到了溝通無遠近、溝通無障礙。
在家園共育活動中開展主題式教育活動,有助于孩子形成系統的知識內容,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能把主題活動開展好,我們把信息技術作為連接家園教育的紐帶,讓其發揮互動共同分享的優勢和作用。如,在開展《身體密碼》這一主題教育活動時,需要讓家長和孩子在家共同完成前期準備活動,老師利用本班的微信群,和家長一起構建主題活動脈絡,搜集主題活動中的信息資料,發放各種調查問卷等,讓每個家庭尋找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相似處,讓孩子感受基因遺傳的神奇。在活動過程中,家長、幼兒和教師之間網絡互動,讓家長通過網絡和其他家庭一起分享自己和孩子的各種精彩游戲片段和家庭故事等,使教育內容不斷充實。我們還利用各種節日主題活動,按照各年齡幼兒的年齡特點視頻展示家園美食,視頻分享家園手工制作、我愛老師等豐富多彩的家園教育活動,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的快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隨著各種軟件的不斷研發,手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也沖淡了家庭中親子的關系。家長在家多數時間都是以手機為主,往往忽略了陪伴孩子一起游戲的過程。“最好的教育來自于陪伴”,為了能充分發揮家長手機的作用,讓家長能通過手機和孩子一起學習,我們利用手機的功能,利用信息技術,讓手機成為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的一種工具,促進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利用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組織教師將無聲繪本用各種視頻軟件制作成有聲繪本,在班級群中推送,并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家利用睡前時間和孩子一起聽著自己老師甜甜的故事聲入睡,養成閱讀和傾聽的習慣。同時還讓家長通過拍視頻的方法,把孩子在家講述故事的過程拍下來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現力。老師還可把每周的教學活動內容,利用希沃軟件制作成微課,讓家長在家就能通過教師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和孩子一起學習,杜絕了小學化傾向,使家園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共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隨著家長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和對幼兒園活動參與度的不斷提升,幼兒園也在不斷充實家園共育活動的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讓家長真正在活動中感受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魅力和效果,增強家園合作共同教育的實效性。如,在小班親子音樂活動《下花雨》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活動氛圍,把家長和孩子一起帶到美麗的春天,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動作感受音樂,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讓家長和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提升家園活動的實效性。
總之,在信息條件下開展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有助于教師、家長共同研究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整合家園教育資源的歸宿與出發點,使教師與家長彼此有更多了解,促進相互尊重,并尋求一些解決具體教育問題的辦法,有助家園教育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