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勇
(廣東省興寧市羅崗鎮蓮湖小學 廣東 興寧 514500)
新課程改革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實現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促使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將學生當成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提升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人翁意識,在此基礎上,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在此基礎上,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調動。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于課堂價值的實現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意義[1]。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加強對相關問題的重視,可以借助一些教學道具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此基礎上,深化小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為小學生之后數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購物”一課知識的過程中,由于本課知識與小學生現實生活距離較近,每個小學生都不感到陌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充分突出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可以將本課的教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在課堂上再現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改變以往單純進行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使小學生能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突出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促進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輔助者[2]。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好的課程設計不僅能高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對于教學價值的實現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加強對教材內容的解讀,找到課程創新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在課程教學中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在教學“測量”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十分有限,因此,對于不同的測量單位,往往難以很好的區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巧妙的設計教學活動,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也能體會到數學探究的成就感。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很好的契合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充分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要求,無論是對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還是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
隨著外部教育大環境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需要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保證教學質量,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就要重視教學形式的創新,加強對小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3]。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以往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向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主動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數除法”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主動創新教學形式,弱化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將以往學習過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舊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產生的認知沖突可以有側重的為學生講解,如此一來,不僅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由于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往往也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要提升小學數學整體的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設置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有效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需要,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