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宏
(陜西省寶雞市店子街中學 陜西 寶雞 721000)
合作意識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前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家國情懷和良好學習習慣有利于合作意識形成。
1.1 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意識。
1.1.1 引導學生多讀書。書籍是點亮智慧的明燈。好的書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具有家國情懷。因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借助書香以施德育。
1.1.2 聚焦正面能量。(1)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學習名人精神,幫學生助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熱愛班集體,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等人格品質。
1.1.3 緊抓教育契機。我們歷史教師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特點,堅持以傳授知識為載體,有機地滲透家國情懷教育。比如利用故事、視頻、聯系實際等方式,讓學生心存感恩、心懷世界。
1.1.5 加強交流。用愛心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成長中的問題和困惑,適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排除相關煩惱,克服人格障礙,有利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養成健康的人格品質,具有家國情懷。
這些事情看起來繁多,只要我們堅持去做,做到適時引導,合理引導,有效引導,學生的家國情懷才能在日積月累中得以實現,我們的課堂才能變得高效!
1.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2.1 聆聽的習慣。指導學生會聽:聽老師的點評、糾錯和指導;聽同學的發言。邊聽邊想。
1.2.2 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刻不容緩。引導學生去觀察、去分析、交流,長此以往,就會逐步培養起學生觀察并獲取知識的能力。
1.2.3 思考的習慣。學習的本質在于思考。我們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提出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并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最終讓學生形成有理有據的觀點。其次,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
1.2.4 閱讀的習慣。指導學生思考著去讀書,邊讀邊圈劃關鍵字、詞,學會分析、歸納,做一個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
1.2.5 書寫習慣。書寫不僅能體現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嚴格要求學生序號化、條理化、清晰化的書寫。
2.1 師生合作教學。
師生合作主要形式有以下兩個:
2.1.1 “引導探索教學方式”[2]“引導探索式”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主體的主動探索、思考研究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2.1.2 “討論式教學”[3]以學生為中心,以互動為方式,以討論為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教學。
其實,不管是那種形式的合作互動方式,我們都應重視師生的情感互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2.2 生生合作教學。
2.2.1 科學建組。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異質組”[4]它由性別、學業成績、能力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2)“同質組”[4]這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組成的同質學習團隊。(3)“兩人組”兩人組就是同桌或鄰座就近“兩兩配對”,(4)“自由組”這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選擇合作伙伴而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不宜用多,多了易形成小團體,不利于學生多向交流。
我們根據教學任務及學生實際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分組,使學生隨時處在最適合自己的合作環境中,以保證合作學習的切實開展。
2.2.2 活化資源,優化結構。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根據個性特長,給每個成員分配任務,使學習小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寬生生之間交往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習個體能從群體中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
2.2.3 引導合作竟爭。合作和競爭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引導學生“組內合作,組際競爭”.鍛煉品格,磨煉其意志,以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使競爭成為促進學習成功的手段。
3.1 合作學習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遇到障礙,使合作無法進行,此時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及時點撥,使小組合作能繼續進行。因此,教師課前要對活動過程進行充分的預設和安排,讓小組合作活動過程活而不亂、井然有序。這點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應變能力的挑戰。
3.2 合作學習前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合作學習不能忽視自主學習,否則,會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學習”前,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3.3 合作討論的問題要明確、難易要適中。問題要明確、難易要適中,讓學生有的放矢,使合作學習有效。
3.4 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合作學習,以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整體成績為獎勵依據,調動學生合作積極性、參與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適應當前教育的新形勢,我們要加強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具有家國情懷,做對社會有益的人。作為我們青年教師,要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做與時俱進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