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華
(廣東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 廣東 惠州 516001)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學家蒙梭利先生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生命發展更完善,在于幫助生命能夠正常發展,在于提升生命力發展的動力。”我校確立以“生命、生活、生態”全新教育理念,三生教育啟發于“以人為本”的價值核心。
因此,從本質上講,三生教育理念和體育教育兩者其實都是對受教育者的進行有目的教育。前者是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生命意識淡漠、生活無趣、漠視生態環境的現狀,也是從“以人為本”出發,我校根據當今教育現狀提出“三生”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理念。后者是強調以健康快樂為主的各種身體活動,追求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觀點。它們都是以生命存在為核心,進行各種有益的教育過程。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在明確師生角色的同時,體育教學以“健康第一”、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終身體育”作為培育主線,將“快樂體育”的觀念貫徹到整個教學思路。
而作為小學體育的一大教學內容——跳繩來說,它便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合點、具象映射,具備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示范作用。融入“三生”教育理念的跳繩教學將充分張揚學生個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當中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等觀念和做法也將潛移默化植入學生心中,繼而成為共識跳繩運動從體育教學課堂開始,學生從學習基本的跳繩動作開始,直至學生掌握更多的較高難度的跳繩動作。而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從學會基本跳繩動作為目標,力所能及的提高自身跳繩水平。讓學生在跳繩教學中享受跳繩運動帶來的樂趣,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是具有獨特生理和心理結構的人,他們的能力、興趣和習慣都是建立在他原始本能的基礎上的,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是他本能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促使學生本能發展的潛在可能性,那么得不到需要滿足的學生就不可能如你所愿地成長、發展。因而,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認識水平、節能能力和精神需要作為進行創造性的跳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引導,滿足學生獲得鍛煉愉悅需要。
跳繩運動具有豐富多彩的教學的內容,跳繩運動容易操作,花樣繁多,其技術可簡可繁,且一學就會,是一項幾乎人人都會的有氧運動。雖說在體育課堂上其他體育項目一樣可以鍛煉身體,但要就需要大的場地或者專業器材,或是學生感到難以操作,失去學習的興趣,但跳繩運動就克服了這一困難。跳繩所需的運動器材簡易,對場地要求更是不高,學生學習簡單的動作技術后就可以自行操作。跳繩雖簡單,并不意味著跳繩單調和枯燥,教師可以搭配視頻教學內容,再加上輕松音樂讓學生了解跳繩基本動作,一根簡單的跳繩所能變換的花樣是無窮的。學生在跳繩的時候,也可以采取多樣的方式和尋求有趣的花樣,大家在歡笑中體會跳繩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教授更多、更高要求的跳繩技能,利于學生獲得該項目深層次的運動體驗,且能夠有力推進跳繩運動在全校師生的全面普及,增強該項目的運動魅力和在校園開展的生命力。快樂跳繩,即是讓他們能在輕松中掌握,在快樂中鍛煉,在跳躍中享受,在興趣中提高,甚至愛上體育。
眾所周知,競技體育的目的是提高運動成績,而學校體育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增強學生的體質以及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然而,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競技,并認為淡化競技跳繩教學色彩很容易片面地被理解為降低技能要求。事實真是如此嗎?人們一直對此爭執不休。
這場爭論止步于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的體育教學思想。它在體育教學中刮起一陣暴風,矯正了長久以來的錯誤教育觀念:淡化競技跳繩教學色彩實際上這并不意味著降低對跳繩技術學習的要求,相反是在課程標準上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正確規范的運動技術。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也是奠定終身體育、健康體育的基礎。經過實踐,體育教師們發現,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跳繩以“快樂”形式注入教學后竟事半功倍,讓不少學生敷衍空度的體育課上40分鐘“大變樣”——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易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跳繩教學主要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通過跳繩來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不再是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跳繩教學可由學生制定自己喜歡的趣味跳繩游戲或是比賽,如:一分鐘個人單搖跳、個人花樣跳繩、個人雙搖跳繩、班級十人長繩跳、班級“8”跑長繩跳、跳繩接力、雙人合作跳繩、師生合作跳繩,與教師一起進行體育課教學,“寓教于樂”。與傳統體育教學課上,學生會因為單一的體育教學內容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教師進行跳繩教學的改革,為的就是讓學生的興趣在體育課堂上體現出來,激發學生對跳繩教學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快樂的參加體育課堂鍛煉,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在“快樂”跳繩教學中,通過跳繩游戲、跳繩比賽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在困境中的堅韌、剛強不服輸的精神。同時也能讓有學生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在運動的氛圍中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加人際交往能力。
教育源于生命,換言之,從本質上講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無論是跳繩教學還是“三生”教育都承擔著“促其智、增其能”的使命,其本質都是為了追求生命的本質和原始的自由發展、個性獨立,并超越自我。而健康的跳繩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養成健康陽光的身心,培育學生生命智慧,使其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協助孩子在成長路途中實現全面發展。我們應該將這一思想貫徹實施、落實,更新知識和轉變傳統的跳繩教學觀念,充分挖掘教材的新內涵,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在跳繩中獲得樂趣,收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