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波
(吉林省榆樹市土橋鎮光明學校 吉林 榆樹 130400)
合作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不單單只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更是確保體育鍛煉精神文明的建設,從而穩定課堂教學氛圍,以合作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合作訓練小組模式,主要將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化分組,而如何分組則成為小學體育教師重點思考的內容,分組合理化能夠決定小學體育合作訓練效果。因此,小學體育教師便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去調查與分析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思維模式、身體素質等等,并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特點,來進行差異化分組,實現每組成員優劣勢互補,進而平衡合作訓練小組水平。當然,合作訓練小組劃分人數應確保4到6人為主,不可設置過多人數,從而影響了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而且,在合作訓練小組分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設立一個小組長,通過小組長的溝通互動,來完善教師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隊列與隊形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首先對小組長進行個性化輔導,以此來保證小組長能夠確實掌握動作要領和口令之后,便可要求小組長在小組內部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向其他組員講授動作要領、糾正不規范動作、進行強化練習等等。這些小組長本身就是那些切實負責的學生,此時又是以“小老師”的身份出現在小組中,所以積極性空前高漲,對組員的要求十分嚴格,教授也十分耐心、細致,很快就讓組員掌握了隊列隊形的動作,整個班級的精氣神都有了顯著提升,整體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傳統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分理論性與固定性,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夠明確,影響體育鍛煉學生身體與思維方面作用的發揮。合作訓練小組的構建,能夠確保小學體育教學生動性與趣味性發揮,并提升小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性。但是如何貫徹與落實合作訓練目標與計劃,則需要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合作討論與共享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合作技巧,從而不斷進行練習,完成合作訓練環節。
比如,在小學體育開展“五禽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首先應該啟迪學生體育鍛煉思維,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與掌握規定動作,并以此基礎來想象與創編屬于自己的個性化“五禽戲”。因此,體育教師將學生科學化分成五個小組,并冠以五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態,來作為討論與學習的對象。當學生較熟練地掌握了“五禽戲”的動作方法后,教師這樣對學生說:“‘五禽戲’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模仿動物的神態和形態創編出來的健身操,你能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也來試一試呢?”學生聽后都三個一群,兩個一伙積極行動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通過他們的努力,創編出“小鴨戲水”、“小鳥啄食”、“螞蟻搬家”等動作。合作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往往成為了炮灰和備用課,基本上能夠合理開展小學體育課程的機會很小,這也是應試制度所帶來的弊端,過分注重成績而忽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當當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單單只要求學生具備良好成績,更要求學生具備健康體魄和抗挫折能力,進而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目前小學生本身身心健康發展處于不健全狀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使得自身心理與思想模式遭受不健康發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借助合作訓練方式,來滲透與推動體育教學,使得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生活與學習節奏,并改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而多樣化競賽活動的開展與設計,便是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必然產生的一種合作訓練模式,能夠在競賽活動中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并促使學生在意識影響下積極參與體育競賽活動,實現身體與身體的對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比如,體育教師可先給每個合作訓練小組組員編序號,然后教師開始任意報出一個數字“5”,每個小組中的5號組員開始起跑,跑到規定地點之后再迅速返回,看哪個小組最快即為獲勝。為了鍛煉學生的力量,可以組織“抬花轎”游戲,兩名學生用手分別抓住對方手腕,形成一個“花轎”,一名學生跨坐在上邊,然后從起點運動到終點,速度最快組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