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星
(甘肅省宕昌縣南陽中學 甘肅 宕昌 748507)
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在教育界開展得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核心素養漸漸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和方向。作為語文老師,要堅持做到與時俱進,加強學習與探究,積極推進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致力通過語文課堂,促進初中生語言的構建與應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就針對“淺析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這一問題,進行詳細闡釋!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陳舊,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文言文與現代文的閱讀和理解,課堂教學往往局限于認讀生字、辨析字義、講解語法、分析結構、概括大意、提煉中心,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和分析能力,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更談不上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這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其次,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積極地參與性。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而學生大多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語文課堂不能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和思考的空間,分數成為衡量語文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如此便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變得無從談起了。最后,語文課堂教學往往局限于課本教材,從而導致學生綜合能力低下。語文教學要求不能脫離教材,但是也不能僅限于教材,要以教材為例,在老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進行不斷地拓展和創造。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對語文教材進行講解,強調死記硬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發散能力,從而導致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只能淪為紙上談兵。
2.1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教師科學定位。新課改積極倡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即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傳統的教育理念走出來,給自己進行科學定位,擺正教學態度,做好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注意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切忌對學生進行過多的限制和指導,要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的發展和提升空間,通過老師科學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實現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2.2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多元教學模式。在新時代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教學要以發展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這就要求我們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探索和實踐,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情境教學法,即巧妙應用多媒體營造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展開自主思考與學習,從而提升綜合能力。小組合作教學法,即在語文課堂中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教學法,即通過朗誦、辯論或是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我們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臺詞、動作、表情等來強化學生對文中人物特點的理解,從而懂得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真正理解了迎難而上的愚公精神。
2.3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結合生活實踐。當代教育中語文課堂不僅僅局限于教室,校園、大自然、社會都可以成為課堂,同時其以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深受廣大初中生的喜歡,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體驗,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等美好情感。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通過自己獨有的視角去尋找春天的腳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總而言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亦是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求。作為新時代的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必備的品格與能力,從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