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審坡鎮中學 河北 武邑 053400)
詞匯是學習英語語言的關鍵,許多初中生也都認識到了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在詞匯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使學生在掌握詞匯知識的同時加強對英語文化的理解,還能起到拓展學生視野,升華學生道德素養的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開展,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存在著片面、錯誤的認識。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與詞匯教學完美融合。
素質教育指出了初中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創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但目前的初中英語德育教育好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首先,雖然素質教育優化了初中英語德育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氛圍枯燥的問題。大部分初中生都能在教學中掌握德育知識,卻無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單一的說教方式會使學生喪失對德育教育的新鮮感,增加學生知識遺忘的速度,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初中英語德育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活動。但許多教師仍占據著課堂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被動參與到德育教學中,對德育內容產生了片面的認識,不利于初中英語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
2.1 創設趣味情境,吸引學生興趣。興趣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只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內容與詞匯知識融合,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既保證了詞匯教學的質量,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深化學生對課本中德育內容的理解。例如在《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詞匯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會遇到許多學習和成長中的問題,教師可以先用問題來創設情境,提問學生會不會與自己的父母交流學校內發生的事,在遇到困難時自己會怎樣做,有哪些有效的解壓方式等,為德育教育做好鋪墊。接著出示本節課的詞匯,在講到”wrong”時可以提問學生“What’s wrong?”讓學生說出困擾自己的問題和自己近期的壓力,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交流的重要性,就學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增強學生與父母交流的意識,使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興趣,促進德育教育與詞匯教學的融合。
2.2 開展主題教學,落實德育教育。想要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可以通過主題教學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rive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river”造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如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China.讓學生在運用詞匯的過程中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從而形成愛國主題的詞匯教育。又如部分初中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教師需要通過德育教育來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行。因此在“problem”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趁機開展樂于助人的主題教育,與學生進行相關的對話,如“I have some problems.Can you help me?”,這樣既能使學生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又能培養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以人和動物和諧共處為主題的詞匯教學,如在“panda/tiger/elephant/lion/giraffe”等詞匯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用學過的詞匯描述它們,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復習“cute/lazy/smart/scary”等詞匯,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情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內容開展德育主題教育,使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 組織教學活動,增強德育效果。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不能單憑課堂活動開展德育教育,而是要將德育教育拓展到學生的課余時間,將德育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合,以此來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學生在詞匯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例如在《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理想教育,組織語言交際類的活動,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詞匯說說自己的理想,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還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播放一些好詞好句、英文歌曲等,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
總而言之,詞匯是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德育興趣,利用主題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借助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