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佑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梅溪實驗學校 廣東 徐聞 524100)
所謂“精準教學”是指借助信息技術,在精確把握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精準設計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形式和內容。精準測繪出學生的表現,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呈現出可以度量可以調控的精準要求,并利用數據來對學生進行精準的教學定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教育的私人定制化發展。
1.1 老師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變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通常會在教學過程中去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來對學生進行分析,但是往往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而且分析也不夠客觀。這樣導致物理老師在課前備課時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設計上出現偏差,很難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甚至有的物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本找不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點”,常常出現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渴望表達想法的欲望而老師卻忽略了,或者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的情況下老師突然提問,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挫敗感,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
1.2 主要以大多數學生的學情為課堂教學設計依據。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老師通常結合教學大綱以班級中學生的中等接受能力為依托來開展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知識儲備之間的差異,到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能力強的學習“吃不飽”,能力差的學生“吃不下”的現象,無法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1.3 老師難以給學生更全面的個性指導和幫助。初中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強、抽象性強的工具學科,由于物理現象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普遍,學生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對物理現象往往有著自己的理解,造成對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存在著理解偏差。而初中物理老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無法精準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更無法精準的給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性指導。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著很多困擾,影響了初中物理的學習效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教學越來越普遍,初中物理老師利用網絡來進行數據分析,對教學過程進行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的診斷,并結合數據分析提出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從而輔助老師完成對學生個性化、多元化教育和指導要求,給學生進行更加精準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了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質量。
2.1 對學生進行線上課前診斷,進行精準學情分析。在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智慧學伴作為一種能夠串聯起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查漏補缺的一款新型教育APP,在構建初中物理精準課堂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智慧學伴”能夠檢查出學生的課前概念、迷糊概念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狀態,通過數據的形式幫助老師更能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老師借助“智慧學伴”對學生進行課前線上診斷,比如對學生對“壓強”知識內容進行課前預習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從而精準的捕捉到學生學習的痛點,從而為老師進行更加精準度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奠定了基礎。
2.2 在量化學情分析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對學生真正學情進行全面了解是開展初中物理精準化課堂教學的前提,這樣才能保障教學設計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水平,同時采取的教學措施是高效而且富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初中物理老師可以在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時,結合數學分析來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對于數據反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正確率超過60%時,老師可以進行粗略講解,而對于課前測正確率低的一些重難點內容,老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興趣進行重點講解,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將傳統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感性分析變為數據測試下量化的數據分析,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同時也保障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制定的教學任務。
2.3 基于線上的課前測和課后測,精準的開展課堂互動。初中物理老師在互聯網數據分析的輔助下,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更加精準的判斷和分析,物理老師結合學生線上的課前測和課后測,來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反思,比如學習“功和機械能”這章內容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整理出“錯題本”,方便學生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將線上測試與課堂精準教學結合起來,師生互動時設計的問題更加精準,有助于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個性化指導,提高了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初中物理精準課堂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保障了初中物理老師對學生學情和學習狀態的精準把握,用更加精準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對學生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效解決了初中物理教學中效率低質量差的問題,實現了中學生全面的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