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星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第四小學 云南 新平 653499)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科學的樂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科學探究能力,同時還獲取了更多的科學知識。21世紀是以信息為主的時代,把信息技術有效的融入到小學科學教學過程當中,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效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1.1 專業科學教師缺乏。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學校的專業科學老師較少,有一些學校甚至是一個老師承擔著好幾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導致科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到每一個學生。此外,還有一些學校的科學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不能進行深入的講解,同時也無法開展高效的科學實驗,這種現象的存在對小學生學習科學產生了很大的阻礙。因此,學校要加大科學教師的技能培訓,為開展高效的科學教學奠定基礎。
1.2 教材內容不完善。教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起到了引導作用,沒有教材就相當于失去了前進的方向,而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能夠讓老師和學生抓住學習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目標和計劃。但是現階段我國小學科學教材還不夠完善,不能體現科學的優勢和特點,同時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此外,小學科學教材編寫內容比較死板,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據,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課外知識,并且要主動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搜索更多的科學知識,開闊眼界。
2.1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開展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興趣,那么盡管老師再怎么講解學生也聽不進去、學不進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信息技術中蘊含豐富的科學知識,老師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帶領下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例如在開展教科版小學科學《地球表面的地形》這一課程教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怎樣變化的?是不是永久不變的?等等。然后再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問題的答案,這樣就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2.2 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內容。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們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課本,這種單一的途徑想要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例如在開展教科版小學科學《植物的葉》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瀏覽相關的網頁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對樹葉親自觀察,并且讓他們將獲取到的信息記錄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自覺地在一起進行探討、觀察等,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本節課程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是老師進行知識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在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重點知識,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這不僅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開展教科版小學科學《水和水蒸氣》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視頻和圖片,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水蒸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且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信息技術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教學中都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術的利用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主動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答案,為終身學習奠定了有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