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深圳市龍崗區科技城外國語學校 廣東 深圳 518000)
新課改后,針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工作提出“核心素養”,此概念的提出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單一化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了能力與品格并重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一般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1 審視素養,整體把握數學課程。整體把握數學課程是數學核心素養下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基礎,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教師要整體掌握課程目標,理解課程性質,運用數學核心素養理念,進行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整體數學教學設計,是在整體進行學情、教材、重點、教學方法、數學核心素養分析基礎上,選擇、設計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情境和學習活動。設計時,要有整體性意識,環環相扣,凸顯知識的脈絡,抓住數學本質,弄清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體現數學核心素養對數學教學的要求。
教學中進行主題(單元)設計,體現數學的整體面貌,抓住本質和重點,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可以以“章”或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例如,一年級的“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加減法”教學設計中,可以把兩章整合成一個單元進行教學。
1.2 掌握學情,加強培養素養觀念。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設計時,學情分析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應充分了解學生狀態及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程度和態度風貌,根據實際,充分注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確定教學流程,設計每一節課,設置每一個環節。活動的安排與環節的設定,盡量做到啟發性、思考性、綜合性,利于學生數學意識的提高,核心觀念的深入,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在教學實施中,要不斷反思改進,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狀態與認知水平等學情,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1.3 重樹理念,綜合發展關鍵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新時代的新要求,是與時倶進的課程目標。重視重新樹立數學更高標準的理念,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到數學抽象、推理、直觀等思想的作用,改進思維品質,充實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設計中,應銘記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注重以實際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外顯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化。因此,教師重新樹立教育教學發展理念,綜合與數學本質有關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模型、思想方法等因素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才能綜合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
2.1 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數學教學情境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的必備內容,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能培養和增強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能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思考背景與思維基礎,體現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而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是學生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例如,在“觀察物體”教學中,考慮到幾何體的抽象性和空間性,教師就可以運用幾個完全相同的正方體,在課堂上任意搭建一個組合體,讓學生從不用的方位觀察這個組合體,并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所觀察的那個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圖,最終由教師對結果加以點評。這樣課堂實際操作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們都積極參與進來,激發學習興趣。
2.2 立足思維,強調問題解決。
(1)讓概念成為思維的起點、生長點。數學概念是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問題解決是數學概念學習后的自然延伸,是學生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內部思維調控的技能,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在教學中,讓概念成為思維的起點、生長點,促使學生思維品質得以提升。
(2)思維的培養,在于關聯和拓展想象、在于積累。聯想是重要的思維形式,可以使相關聯概念得以由此及彼地接近,并從中得出一種新的結論。通過聯想拓展思維,問題解決得巧妙而完美,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有關平面圖形及其面積計算的復習中,引導學生對各種平面圖形作整理,使學生從中發現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之間的聯系,并對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及推導過程獲得新的認識。
數學思維靠積累,厚積薄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除自身努力,還可以依靠向他人學習得以實現。
例如,三年級“找規律——用小棒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用了幾根小棒?(生:3根)
師:如果讓你挨著這三角形再擺一個三角形,怎么擺?你一共用幾根小棒?
生1:我一共用了6根。
生2:我只用了5根,在原來的三角形一邊再擺2根,就有了2個三角形。
師:請小組合作探究:用同樣的方法接著擺3個、4個三角形,記錄每次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有什么發現?
1個三角形:3根,
2個三角形:3+2=5根,
3個三角形:3+2+2=7根,
4個三角形:3+2+2+2=9根。
生1:我發現,除第一個三角形外,后邊每擺一個三角形都只用了2根小棒,所以4個三角形的算式可以簡寫成3+2*3=9根。
生2:我發現了一個規律,3加2時,加2的個數比三角形的個數少1個。
師:如果擺5個三角形,3后邊加幾個2?10個三角形呢?100個呢?
(3)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最重要的場所,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好有限的教學課堂時間,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愛上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雞兔同籠”教學中,教師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先選出幾位學生,把他們分為小雞隊和小兔隊,小雞有兩只腳,小兔有四只腳,再運用一些裝飾,打扮成小雞和小兔的樣子,讓他們積聚在同一個地方,其余的學生只能看到他們的腳,之后讓學生積極思考,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計算“雞”有幾只、“兔”有幾只。這樣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誘發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景中,能夠在過程中自主地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中學會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拓展了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4)注重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策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認識并熟知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并結合教學實際,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的。
例如,在平行、旋轉、對稱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備剪刀等工具,通過剪紙的方式動手實踐,剪出符合特征的對稱圖形等。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根據各種圖形的性質特征,得到自己的圖形,無形之中理解并掌握了知識,也在腦海中對幾何圖形的構成形成了系統的認識,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如,在學習除法的意義時,一方面引導學生聯系乘法意義理解除法,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從“45-9-9-9-9-9”和“45÷9=5”等算式的聯系中探究和理解除法反映同數連減的本質,讓學生理解除法在乘法和減法基礎上的發展形成過程。
總之,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培養解決問題的底層的、基礎性的、原生態的問題解決思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在知識的學習、思想方法的掌握的過程中,通過逐步積累、領悟、內省形成,因此,只有在課堂中多關注“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和體驗數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提升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學好數學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只有不斷創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才能達到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