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初品
(廈門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00)
項目教學主要就是讓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項目,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項目最為中心能夠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目前項目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能夠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對于科學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本文將針對項目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項目教學法在科學課堂中運用的有效策略,更好的提升當前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1.1 充分體現科學探究性。項目教學法主要是從項目出發,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項目的實施中,完成從項目組織到落實再到評價的各個環節,調動了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在科學項目的完成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它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性,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與能力。
1.2 有助于生成更具實用性的內容。以往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按照教材進行課本教學,不會涉及到太多的內容。但是項目教學除了結合教學內容外,還會延伸到日常的生活,探究生活中的問題,更多考查的是學生利用書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夠在項目中學習到很多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項目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用性的知識,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升。
1.3 構建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項目教學法要圍繞設計好的項目案例開展相應的探究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項目的設計和完成。通過學生上網查找、實地考察、圖書館翻閱資料等方式獲得信息,拓展了學生的眼界,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開放的環境。
2.1 加強科學素養和技術延伸。在新課標中提出了小學科學開展的目標是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中老師已經探究出了比較完整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堅持以探究學習的方式為主,希望能夠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探究教學模式,把課本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和生活進行結合,通過項目方案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通過項目的實施來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自主的掌握相關的技能。
2.2 項目具體實施過程。在項目的實施中首先需要明確項目的主題,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學的內容等方面去進行把握,按照教學的內容和實際的生活情況設定最終項目的主題。項目主題確定好之后進行計劃的設定,要給出一個比較詳細的學習計劃,計劃中應該對學生各自在項目中的分工、學習的目標和相應的實踐方法都進行明確的規定。在接下來的實踐探究環節小學的科學課程可以開展更多形式的探究活動,比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或者是進行實驗,教師在其中要做好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其中遇到的問題。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后,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這也是項目教學法比較顯著地特征。學生對于給出的成果需要展開交流,交流自己在完成項目中的心得體會和一些經驗,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互相補充。將自己的項目成果進行升華,為今后自己的學習做好鋪墊。最后就是對整個項目進行的評價,評價最好要涉及到各個方面,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進行更好的借鑒和參考。
2.3 具體案例展示。在蘇教版小學科學課中會涉及到關于植物的相關教學內容,針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會學習到植物和環境的關系,比如在不同的季節植物的生長等等,為了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我們可以開設主題為樹苗種植和養護的項目活動。通過本次項目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樹苗種植的一些養護知識,讓每個小組金曉寧植物的種植和養護,然后進行好階段的劃分,對每一個階段的養護情況進行匯報。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養護的知識,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先讓學生學習,然后通過小組的討論和計劃的制定開始養護工作,最后對成果進行展示和討論。經過對養護的方法的改進在項目最后要進行多層次的評價,全方面的評價學生植物種植和養護的相關的成果。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對于開展科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科學的結合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自學和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