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偉
(福建省漳浦達志中學 福建 漳浦 363200)
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更加科學。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四大方面,是教學領域發展的方向與理念。在核心素養滲透下的高中生物將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分層式教學方法應被推廣應用于生物教學中。分層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以及敢于提問的良好習慣,促進了學生相互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當前,高中生物大多仍是以成績作為導向,分數至上的觀點仍然深入人心,這與國家大力提倡新課改的目的相違背,也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之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認識不足,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環節不暢。所以,本文嘗試探索以分層教學方法作為基礎,闡述運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分層教學的重點理當是“分層”,所以分層的依據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在分層教學前期沒有對同學的基礎能力與學習水平進行充分調研,將學生錯誤分層,那將導致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困難。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分層教學前,一定要充分做好調研工作,對學生的內在潛力、當前學習情況、生物科目基礎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避免出現學生能力與所分層組不符合所在分層能力的情況。只有將學生科學分組,讓每個學生都能分在合適的組別,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將自身特點充分發揮,才能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剛實行分層教學時,筆者由于對該教學方法掌握不夠成熟,對班級學生的了解也不近充分,導致將班級內本應劃分在B組的同學錯誤的劃分至高于其學習能力的A組,把本應劃分在A組的同學錯誤的劃分在低于其學習能力的B組,導致兩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降低,學習成績也未提高,對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無法發揮效應。在發現這一情況下,立刻將兩名同學重新分組,劃分至相應層組。在此后的考試成績中,兩名學生各自都考出滿意的成績。
將學生分成科學小組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小組制定學習目標。由于不同的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和知識儲備等方面的水平不同,如果要求學生以共同的目標為學習基準,那么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其次,不同的學生又有不同的特點,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將不同學生不同的閃光點找到,并針對這些不同的學習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生物學習樂趣,在知識樂趣中提升自身的生物核心素養。例如,在講解“通過神經系統調節”一節時,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將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結構基礎及其完整性的必要,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過程,應用興奮傳導原理辨別傳導方向、解決實際問題等4個知識目標都作出講解,培養其分析、比較、歸納等邏輯推理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遷移能力等。相對于能力較差的同學,如果對其要求向能力好的同學一樣,可能會導致該層同學壓力過大,產生知識點混亂的情況,更不利于其生物學習能力的發展。
由于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基礎不同,不能按照統一標準進行作業安排,這將使全部學生的發展都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其實難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水平的提高。分層教學計劃正是針對這一點,提出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課后作業,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講解“減數分裂”這一節時,由于知識容量大、內容復雜,在作業布置中可采用分層教學,將所有學生按不同的層次分為三組,同樣將習題也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同學將自己的習題做完后可盡量延伸到下一等級。同時,鼓勵三組學生互相交流。這樣,各級學生不僅可以借助練習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綜上,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任重而道遠,許多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新課改后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分層教育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提升生物學科成績,還可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