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陜西省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 陜西 西安 710000)
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張教師應關注學生自學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及思維品質的多層面培養。縱觀小學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教師必須優化教育指導,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以驅動其思維;并讓其汲取語言知識內化后應用,提升語言能力;同時提煉文本教育情感,拓寬文化視野,同時深刻領悟主旨思想。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意識都會有所激發,以這多元方式合理安排閱讀教學內容和形式,有利于素養理念的充分融入,既能確保學生的閱讀探究成效,又可提升其綜合語言實力。
思維品質的鍛造是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指標之一,它主張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對學生的思維活躍、啟迪與引導,使之善于拓展思維,充分汲取知識以加強掌握,同時提升閱讀理解力,并獲知文本思想以強化認知。由此反映于英語閱讀教學中,則主張教師應立足課時內的語言篇章,優化教學手段,引入問題驅動模式來激活學生思維,目的在于深化學生對閱讀篇章結構及邏輯性順序的認知,探知線索以獲取深度理解。就以香港培生朗文英語教材為例,此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中蘊含著大量有助于學生思維活躍的模塊,能使之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展思維品質。
例如其中涉及一些傳記、書信、說明文和情境故事,這些文體形式都是教師可汲取的重要閱讀資源。而在引導學生初步解析時,可先提出邏輯性問題,加強思維驅動,讓學生能回扣不同的文體篇章展開閱讀,并根據問題指向來側重汲取語言信息,并經由自主分析、分類整理,與總結和概括有效解決問題。在此之后,學生能對具體閱讀篇章中作者的行文順序有所了解;或明白某一話題所涉及的多個層面;或探知某一故事所敘述的多個時間點、人物行為及情節發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由教師的點撥,根據指向性問題專注于課時篇章進行深度的文本剖析,有利于暢通其閱讀思路,提升其深度認知理解。此外,還可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其良好語言習慣,以此深切落實素養教育指標,滿足學生在閱讀學習或今后語言學習中的自學及思維能力發展需要。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開放性思想設定多種教學目標,兼顧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知識吸收及各項技能深化,力求做到均衡教學。在前期,教師以指向性問題驅動學生思維,使之探知文本結構與線索,強化閱讀理解效率。而在此之后,教師便要關注學生閱讀基本功的扎實,要求其立足課時文本充分擴充自身知識儲備,力求能在現今或之后的各項閱讀探究中,以一定知識儲備提升探究效率。
以四年級《More about our friends》為例,本課時涉及描述朋友興趣愛好的詞匯,以及多項頻率副詞:Never、Ever、Often、Usually與Sometimes等語法知識內容。學生經由初步閱讀文本篇章,并就教師的點撥可獲知這些詞匯語法的真正含義。但為加強其深度掌握,教師需創設情境來為學生提供施展平臺,讓其能將所汲取的語言知識加以運用,既可增進吸收,又可貼合素養目標鍛煉語言能力。例如可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圍繞話題“More about my friends”展開口語化交流。在此環節中,學生可利用課時文本篇章內的詞匯組織語言,也可根據自己已掌握的一些形容詞或了解的活動詞組,積極貼合實際生活,對朋友加以全面描述。以這種方式在閱讀課堂中營造互動性氛圍,可深度強化學生的閱讀知識吸收,并滿足核心素養的教育主張。
香港培生朗文教材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接,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能力具有多種效用。在教材的內容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終身發展及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文化基礎,及多項素養因素。即便在某些課時內缺少文化底蘊及內涵的信息,但仍會具有強大教學意義,可讓學生在情感因素的汲取中透徹領悟閱讀思想,塑造良好文化及學科品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剖析各篇章內涵的文化及情感因素,引發學生共情后讓其結合生活實際,并貼合課時主題進行文章創作。以此在創作中融入對篇章情感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客觀想法,全力塑造學科品質與文化修養。
以四年級《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young》為例,本課時各篇章都立足于過去時態,篇章內容都涉及過去的事件和情節。而在學生經由教師前期引導后,能基本獲知篇章主旨并汲取知識加以運用。在此之后,為塑造其文化及情感品質,并提升對閱讀中心思想的領悟,教師可讓學生以主題“When my grandparents were young”展開主題寫作。這項任務還可布置于課后作業中,讓學生向祖父母或父母詢問過去的一些事情。在學生掌握一些實際情況和事件后,可應用本課中過去時態詞匯,及語法內容加以語言構建,在文本的語言構建中達成課時知識能力目標。同時融入自身對過去事件的情感認知,有效迎合情感教育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情感領悟力,并塑造其良好學科品質。
總的來說,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對學生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及學科文化意識的全面培養,圍繞這些層面設計閱讀教學流程,讓學生在不斷的文本探究和情感領悟中養成良好自學習慣,借此深度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