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南江鎮第二小學 四川 南江 636600)
小學時期的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地基部分,它是學生終身學習的起點,它的學習奠定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道德素養。其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柱,它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提供先行條件,滿足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此外,它的開展為學生階段性學習中的其他學科奠定基礎,使學生對數字和數學有一定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更好的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在數學學科的開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情感意志、價值取向等都會發生改變,將學生的學習調整到最佳的方向上。
1.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會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在知識的利用中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和意義。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會幫助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審視生活,在數學的視角下體會到生活的不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價值性,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此外,學生在一次次對問題的解決中會逐漸提升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建立學科的素養和能力。
1.2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數學的關鍵是數據和關鍵字,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能幫助學生快速找準題目中所提供的數據和關鍵字,在提升學生的答題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在開展課堂時可以多對題目及具體問題進行教學,要求學生分析題目,弄清題意,明確題目中的相關條件,找出已知信息和問題間的數量關系。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能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去發現、探究到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和有效數字,提升學生的解決效率和正確率。
1.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初步應用能力。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知識,對知識進行深入消化吸收。學生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此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會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
2.1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學過程充滿了觀察、實驗、模擬、探究等多個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投入到教學的環節中去,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消化理解知識,逐漸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一章《小數乘法》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以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問題導入,比如,一個糖果1.2元,那如果我們買10個,應該花多少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時間去思考,去探究,找到解決的思路,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培養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
2.2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教學的策略能幫助學生擺脫定向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章《多邊形的面積計算》為例,在開展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出發去進行問題的思考。第一,計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公式的應用有效,方便理解,但它傳統且定向,沒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第二,引導學生從分割法出發,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分割為兩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用整合的方式進行面積的計算,這會引導學生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便于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
2.3 開展多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模式的開展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投入程度。以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章《倍數和因數》為例,在進行2,3,5的倍數特征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的模式。在進行基礎課本內容教學后,教師開展的游戲教學可以鞏固學生知識。教師可以以2為基礎,以一條或一列學生為對象,隨機以一個2的倍數的數開始,以“開火車”方式讓學生按順序說出接下來2的倍數的數,創設氛圍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消化理解。
解決數學問題能力能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意識、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養成初步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