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儉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得勝學校 遼寧 盤山 124100)
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們的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教導,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們信息技術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真正的學到知識,掌握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操作實踐,其中初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當具備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分為四個方面:信息意識、信息常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要讓學生們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能通過已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最終能具備操作的信息技術能力,并且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傳授正確的信息道德,正確應用網絡。下文是本人對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探究分析。
現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態度就是在學習其他主科之后可以放松自我的一門學科,在課上的聽講和學習也都是比較隨性的,所以教學首先就要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眾多的教學形式里尤為出眾的便是情景教學法,因為教學中缺少情境的熏陶就很難讓學生們有“感同身受”的感覺,所以教師可以設計適合的情境,讓學生有好奇心,然后富有興趣的進行學習,讓課堂更加豐富,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視頻的拆分與剪裁》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歌曲串燒的表演所需要的一段剪接過的背景音樂,然后教師可以以學校歷史故事為主題,播放一些歷年學校慶典上會播放的介紹的短視頻,視頻介紹里都會包括各段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插入。通過這些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們感受音樂和視頻剪接的成功是多么的神奇和震撼。這樣,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剪接的神奇,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課程,其教學目標就是除了要讓學生們通過課程學習能夠應用到考試,更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技巧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僅滿足于學習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經常實踐操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聯系生活,讓學生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縮近學生與信息技術的距離。
例如,在教學《魅力遼寧宣傳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說一些自己眼中的家鄉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別之處和風景名地,然后在讓學生們想想如果要展示成圖片該怎么處理,剪輯成視頻又該如何設置介紹的順序,最后詢問學生你們知道宣傳片該怎么制作嘛?會用到信息技術里那些知識呢?這樣,學生們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然后再聯系上信息技術,讓教學顯得簡單化、實用化,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中有些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們小組合作進行探究,這樣通過合理的創立問題,學生們共同探討,各施其能。這樣,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更加努力用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以及提高掌握程度,進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全家共團聚——選取工具的運用》時,教師可以提前提供這些素材,然后先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制作方案,然后讓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能使學生加深對磁性套索工具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在各個小組制作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代表將自己小組制作成果和思路給學生們展示說明,這樣還有助于小組之前相互學習,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教學不能過于松懈,也不能過于嚴厲,信息技術的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在核心素養培養的影響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和實踐更好的新式教學手段,通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基礎之上進行教學,并在教學中增加課堂活動活躍課堂的各種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