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娟
(河南省滑縣桑村鄉第一初級中學 河南 滑縣 456475)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
高效課堂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索,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討論和探究,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高效課堂的模式能在滿足學生發展、積累學科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培養積累一定的信息技術技巧和能力。
1.1 改變學生厭學狀況。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改變教師的課堂主導權問題,在進行教學時,課堂的主體地位依舊是教師,學生處于教學的邊緣地位,學生難以共同參與,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而高效課堂的開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的開展能最大程度上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去自由展示自己的所學知識。在高效課堂上,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于問題的不同理解,對他人的答案提出質疑,在討論環節中,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升對于課堂的積極性。此外,信息技術課對初中生而言過于新型,高效課堂的開展可以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探究,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養成。
1.2 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的提問環節永遠只圍繞成績好的同學,使成績較差的學生失去鍛煉的機會,導致他們缺乏學科自信心。而高效課堂給予了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有不同的收獲。對于成績較差學生來說,在展示鍛煉中獲得的喜悅,付出的回報,能加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更加大膽,在一次次的展示中不斷突破自己,不斷進步。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展示的過程就是討論的過程,討論能激發他們的勇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的同時,積累他們的自信心。
1.3 調動學生熱情。高效課堂是一種動態的、富有情感的課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開展能充滿精神和熱情,使得學習效率能穩定提高。在生活中,學生能做到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在課堂上,學生進行自我展示,為小組爭光。每個人都不斷進步,形成一個有競爭、團結向上的班集體。高效課堂的參與能最大化刺激學生進行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輕松的環境。
2.1 鼓勵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信息技術的掌握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信息技術課堂而言,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動手操作機會,加強學生對于技巧的掌握,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節《數據管理》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Excel表格帶領學生完成信息的數據的排序、篩選等操作,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帶領工作,引導學生完成難度較高的關鍵字的設置等工作。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培養離不開學生的動手,教師在開展教師時,應慢慢引導學生培養動手和自我探究能力。
2.2 開展微課進行教學講解。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為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識為主,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引導學生觀看操作流程,對課程做出一定的了解。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初識Windows XP》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帶領學生觀看有關于鼠標的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啟動和退出操作以及桌面圖標的認知等內容,使學生對于課堂內容有一定的目標。此外,微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利于學生進行創新。
2.3 進行小組操作競賽。小組之間的競賽在加深學生技巧能力的同時,增加學生的運用能力。以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節《數據管理》為例,教師可以以數據的管理作為競爭的知識背景,教師可以以用一個excel作為競爭內容,通過對表格上的內容進行排序、抽樣等作為競賽題目,根據小組得出答案的時間和正確率作為標準,評判出名次。
高效課堂的模式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課堂效率的提升,教師應開展多樣的策略將高效課堂與初中信息技術課進行融合,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