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露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 福建 漳浦 363200)
1.1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文關懷。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特點之一是極具人性化,這種教育方法重在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感知、感覺、感情、感悟等能力,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也就是讓學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課堂中,能夠真正地進入音樂世界。這種音樂模式充分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感到親切,進而能夠充分地表達自我,抒發內心的情緒和情感。
1.2 在游戲中學習,突出學習樂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可以在教學中加入游戲來實現。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則強調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促使學生能夠以更簡單、容易的學習方式來認知未知世界。對于活潑好動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通常會表現出不正常性的情緒或情感,這是由于其對周圍事物不夠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認知滯后性,但肯定的是,學生對于游戲的興趣是不變的,因此可以利用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3 運用廣泛樂器,形象化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方法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打擊樂器對學生進行音樂訓練,將樂器作為學習音樂的媒介,方便學生有效學習各種抽象的音樂要素,培養音樂節奏感。兒童使用樂器時無需具備復雜的邏輯思維和高難度的技能技巧就能駕馭,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將抽象的音樂教育形象化,對于有智力障礙的兒童來說,運用身體來接觸和感知音樂可以有效促進智力開發。
1.4 博采眾長,體現音樂教育開放性。與其他音樂教育體系不同的是,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理念更為開放化,不受限與規定的條條框框。應用于智障學生音樂教育時,不僅有表層的音樂教學理念,而且巧妙地運用了一定的音樂教學手段,去接觸、了解、說服智障兒童,從而體現出開放的思想教育。
2.1 智障兒童的主要特征。由于腦功能受損,智障兒童的個性受到先天性的限制,不利于后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與正常兒童相比較,智障兒童的個性表現比較滯緩、落后,但其身高、體重等身形方面與正常兒童基本無差別,僅存在身體機能或其他方面的障礙而有所不同,但在智力受損的情況下,由于多種障礙形成原因導致智障兒童之間表現出的身體形態也有差異。
2.2 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現狀。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現有的智力障礙人群中,智障兒童占比較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智力殘疾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而奧爾夫音樂治療法能夠對智障兒童在生理、心理、智力和行為缺陷上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以靈活的教學方法,融合詩詞、兒歌、律動、游戲等等,來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使其充分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例如在教學中導入游戲:學習歌曲《小鴨子學游泳》時,教師引導學生來模仿鴨子的叫聲、走路姿勢、游泳,學生伴隨著音樂開始表演,在游戲中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增強了記憶力。另外,通過教學目標比較發現,小學音樂課程改革也開始逐步走向重視發展學生人格思想的教育觀念。
3.1 運用奧爾夫運動節奏來提升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打擊樂器能夠為音樂教學提供各種素材和工具,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和音樂感悟能力,為智障兒童與他人交流搭建橋梁,對能力學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奧爾夫教學理念要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與學習同時進行,學生積極主動性得到提升,通過課堂教學和戶外學習交流加強與外界的互動,將認知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進而加強智障兒童的生活學習能力,在做人、做事等方面實現良性發展。例如通過《聽鼓走》來培養訓練學生對節奏的認識,教師用鼓聲變化來表示相應的動作,然后學生根據鼓聲來模仿對應的動作,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節奏感。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原則,借助奧爾夫的運動節奏律動,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促使學生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心理改善方面能夠很好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2 運用奧爾夫旋律音樂來強化智障學生的交流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音樂課富有語言體驗的特點,反復采用特殊的旋律或歌詞來提升智障兒童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力。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視覺提示來強化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生剛入學時,教師找出學生的姓名規律,有節奏地報出來,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認識,同時也進行了很好的語言訓練,教師還可以采用動物名、交通工具、花名、食品名等語言的互動活動如《小小雞蛋把門打開》歌曲,老師帶領學生跟隨歌曲的節奏一起拍手律動,在初次演示后,請一位學生當小雞,其余的學生圍成一圈當作蛋殼,跟隨老師邊唱邊拍。以游戲互動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興趣,積極開展交流,一方面培養智障學生對節奏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意識。
3.3 通過自主編曲來提高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一,為鍛煉智障兒童的身體素質可以教學其跳舞,以發展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和平衡性。第二,教學演奏樂器如鋼琴、吉他等,來提高智障兒童的精細運動控制能力,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樂器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其自由探求喜愛的音樂。第三,在音樂課堂上播放各種風格迥異的歌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主編曲,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在創造編曲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4 運用樂器教學來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動力。樂器是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工具,但演奏樂器相對于智障兒童而言較為困難。而奧爾夫樂器教學法回歸原始,從屬于純音色類,打擊樂器具有音調豐富、操作容易、結構精簡的優點,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奏樂技巧,并為表演獨奏、伴奏和重奏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智障兒童與普通學生相比較,其節奏敏感性比較差,而奧爾夫樂器訓練大大地彌補了這一不足,學生能夠敲打奧爾夫樂器來進行節奏接龍游戲,不僅有助于提升智障兒童的心靈歸屬感,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生活更積極樂觀。在接龍活動中,學生能夠強化反應能力,營造緊張喧鬧的課堂氛圍來發揮反應逼迫作用,通過外界力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1 樂器條件不足,推廣難。奧爾夫樂器由多種樂器組成,達到上百件,這些樂器各有教學特點和優勢,能夠在音樂教學中發揮不同的作用,要想全部采用,則需要耗費很大的資金。而當前國內學校普遍難以配置齊全的樂器設備,因此使得奧爾夫音樂教學難以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對于樂器配備不足的問題,一可以采用單件的樂器教學,耐心地去引導教授學生;二是改進中國傳統樂器,充分利用中華民族悠久的音樂文化,編制創造出具有優美的地方特殊樂器,以簡單的制作工藝和結構來解決樂器教學的問題。
4.2 師資力量不足,教學難。奧爾夫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具備綜合性素質,能夠發揮即興能力,勝任樂器教學作曲和配器。而當前國內特殊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大多數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教學培訓,使得音樂教學工作開展有困難,即使有國外的專家進行講解活動和相應的培訓,也難以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對此,學校可以開展以地方為主的多種“特教”培訓方式,教師需要積極參與關于智障兒童的心理疏導和奧爾夫教學法的培訓活動或相關的會議,密切關注教學動態,從學生需求出發,作出針對性強的教學活動,加強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聯系。
4.3 家庭教育缺失,效果差。父母在兒童教育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些父母會因為在意他人眼光而給孩子、給自己造成壓力,導致家庭教育參與不積極,并且認為音樂對于孩子成長的作用不大,而不去了解和重視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
因此,在開展奧爾夫教學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和重視度,向家長宣傳和講解奧爾夫教育理念的優勢,加強了解和認識,從而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而言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夠以人本理念,運用適于智障兒童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律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推廣和發展這一教學理念,來加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