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基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實驗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體育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的重要性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心理與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對社會認知處于懵懂階段,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想認知,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叛逆心理。因此,作為體育教師來說,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讓學生有一個快樂健康的青春期,不斷提升體育核心素養,使他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
體育教學完全可以效仿主課程的教學模式,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告知學生接下來所要講授的內容,讓學生搜集相關知識開展預習活動,對于接下來所要傳統的體育知識有一個大致了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研究將要學習的體育技能以及技巧。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運用起來,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做好預習計劃。對于畏懼體育學習的學生要及時為他們做好心理疏導,樹立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正確指導學生體育學生,使他們掌握體育訓練相關技能于技巧,克服恐懼心理。教師在新課改的大環境要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要傳授的體育及能創新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濃厚興趣,最終達到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比如在進行排球這項體育運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提前將與排球相關的比賽視頻以及書籍搜集出來,在觀看比賽視頻的時候注意運動員是使用什么樣的技巧來發球的,促使學生對排球的認知更加深刻,對接下來的課程非常重要。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模式進行對抗賽,給予得分最好的小組一些獎勵,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
如果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能力與運動習,那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必要要重視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以及良好的運動習慣,也可以說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在這個基礎上設置學生能夠完成的教學目標,降低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畏懼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還要注重滲透良好的運動習慣,體育教師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來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教師不斷地熏陶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在進行跳高這節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基礎運動能力,如果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那么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模式,讓學生都能夠在自由的基礎取得一定的進步。跳高這項體育技能對學生的協調性和跳躍能力要求比較高,教師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先鍛煉學生的跨欄運動,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使學生的關節和肌肉得到有效放松,避免在接下來的跳高運動中出現意外事故。接下來教師要將跳高的注意事項以及技巧詳細的講解給學生,逐漸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教師的不斷熏陶最終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學生在日常體育學習的時候還無法感受到體育品德的概念,為了樹立學生體育品德概念,教師可以利用比賽的方式分析學生在比賽中的舉動,從而向學生滲透體育品德對于我們一個人的行為影響是多么的重要。還有,在比賽的時候如果有某一個學生出現不良舉動,教師不要馬上去批評這個學生的舉動,可以和學生溝通讓學生主動說出這樣做的利用,然后教師在委婉地告訴他們哪里做得不對是需要及時改進的,在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過程中還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比如,在學習與田徑項目有關的體育知識時(如短跑、長跑、跳高、跳遠),教師可以利用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體育活動,并為最終獲勝者發放一定的獎品,以此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平與好勝心。教師通過比賽可以細致地觀察到每個學生的行為和態度,并記錄下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情感,除了對取得勝利者方法一定的獎品之外,教師還要及時表揚在競賽中體育品德表現較好的學生,使學生在這樣氛圍中充分意識到良好的體育品德同樣能夠獲得教師的表揚,從而向體育品德較好的學生學習,最終形成你追我趕的學風,也就完成了教師所設定的體育品德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總之,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就必須要研讀核心素養要求,并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基本學習水平以及運動能力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良好的體育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