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莉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洽水中學 廣東 懷集 526400)
1.1 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在目前農村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音樂教師仍然使用了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直接對學生實施音樂知識的灌輸,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歌曲的演唱。這樣的教學一眼看上去會給人一種課堂教學秩序井然有序的感覺。但是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式很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不僅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從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導致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很難得到有效地突破。
1.2 學生對待音樂學習的認識不夠全面。音樂課程與其他教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音樂學習不用經過嚴格的考試,也沒有過多的學習任務。所以很多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會錯誤的認為音樂學習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對待音樂課程的學習一直處于松懈的狀態(tài)。由于學生對待音樂學習不全面的認識,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的錯誤學習觀念,從而嚴重的影響到學生音樂學習的態(tài)度,促使初中音樂教學任務很難得到更高效的完成。
2.1 創(chuàng)設有趣的音樂課堂情境。不管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首先就需要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音樂課堂學習中來,逐步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已達到逐步提升學生音樂學習效率和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情境教學法作為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已經在農村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音樂內容產生更為獨特的見解與看法,以逐步地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山那邊喲好地方》一課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革命電影,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革命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這樣學生在接下來歌曲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好的體會到20世紀40年學生對解放區(qū)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通過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不僅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還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歌曲所表達的內涵深意,逐步的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受到歌曲內涵深意的影響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促使學生通過音樂學習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進而有效地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2 注重增強課堂教學互動。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汲取效率,還會影響到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地課堂互動交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音樂課堂知識的狀況,拓展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渴望春天》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如與學生共同討論這首歌曲在聆聽過程中都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感受?這首歌曲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首歌曲所描繪的春天與我們想象中的春天是否一樣?等相關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歌曲討論分析過種中一定要給予學生積極地鼓勵,讓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主觀感受表述出來,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fā)揮。通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效地課堂互動,不僅讓學生處于一個濃厚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還可以讓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不斷地提升自身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以此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學習效率同步提升的音樂教學目的。
2.3 實施有效地課堂教學評價。為了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提起充分地重視,教師就需要完善音樂教學制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地感染學生,端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注重實施有效地課堂教學評價,通過有效地課堂教學評價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音樂課堂學習中來,感受音樂學習的價值與魅力。例如,在學習音樂七年級上冊《我的中國心》一課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地評價,讓學生明確的知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問題,以方便學生及時進行改正,端正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進而逐步提高學生音樂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有效地音樂課堂學習,逐步地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價值,為學生自主提升自身的音樂學習效率和音樂素養(yǎng)鋪墊良好的條件基礎。
總而言之,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效率得到同步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