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太炎小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音樂教學中對于節奏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它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的節奏教學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對于節奏的體驗,讓學生能夠了解如何欣賞節奏,學生配合節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節奏訓練,有效的培養學生對于節奏的感知能力,全面的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下面就此展開詳細的闡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
奧爾夫理念中,最受人尊崇的精神主要是在于對人性的尊重。他一再強調任何人均有學習音樂的本能,音樂教育并非天才教育,人人都有機會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真、善、美。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先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本身對于音樂沒有興趣,自然不能夠很好的融入到音樂的課堂中,不能夠較好的掌握音樂中的一些興趣。對于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也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節奏的傾向。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普遍受歡迎的一種方式。那么將奧爾夫教學法和音樂游戲進行結合,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去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興趣,往往有著極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設置一個魔方回聲或者是照鏡子這樣的游戲活動,通過多樣的道具還有形象化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又比如教師可以編一個小的故事,比如主題是一起去郊游,然后讓學生描述爺爺和爸爸還有我走路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去扮演模擬郊游的場景。通過表演讓學生體驗每個人走路的節奏,感受音符的長度。通過這樣的一個情景游戲,讓學生獲得了情感的共鳴,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啟發,同時也有效的進行了節奏的訓練。
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課程的本土化。也就是讓音樂能夠接近自然,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學會,真正的去體驗,是符合小學生學習的。節奏這個概念相對來說比較的抽象,但是音樂節奏其實就是從生活中創作出來的。為此在進行節奏訓練時應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從日常的生活中去尋找節奏,使得學生能夠感知大自然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節奏,從而減少和節奏之間的距離感,對節奏產生足夠的興趣。比如小學生對于小動物比較的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動物的叫聲,或者是加入大自然中的一些聲音還有交通聲等等。奧爾夫理論中戲劇性的律動、舞蹈和演出的經驗有助于孩子創造力的提升,假若能搭配歌曲中的說白或唱歌活動來實施,則更具聲音探索的價値。通過這些形象的聲音節奏讓學生去模仿,嘗試使用語言、樂器或者是通過進行表達。學生在模仿中能夠更好地感知到這些節奏,對這些節奏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對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節奏感的訓練中語言節奏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奧爾夫教學法中也明確提出了要能夠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中融入語言節奏的訓練。音樂節奏的主要倆元之一就是我們的語言,在我們的語言中蘊含了非常生動且豐富的節奏。而且學生從小都是生活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的,為此通過語言節奏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就會比較的容易。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出節奏,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有節奏的進行一些語言的朗讀,可以是單詞也可以是句子或者是一首小詩,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效的進行了關于節奏的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增強了學生的節奏感。
奧爾夫教學中所使用的樂器種類繁多,大體包括:天然樂器、自制樂器、身體樂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嘗試使用不同的打擊樂進行音效的營造。比如在以下雨了為主題的音樂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樂器來表現雨的節奏,有的學生選擇了三角鐵,有的學生選擇了鈴鼓,還有的學生進行了結合。通過配合讓雨的節奏變得更加的鮮明。雖然學生在選擇打擊樂進行音樂節奏的表達時并不是特別的精準,但是學生確實真正的參與到了這個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也獲得了身心的愉悅。通過這種不斷地學生學生也能夠逐漸的認識到節奏,逐漸的把握好節奏,有效的實現了節奏訓練的效果。另外在利用打擊樂完成節奏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合奏,在合奏中學生的默契度和和諧度會有所提升。學生也逐漸的形成了一種音樂的向心力,為今后的合唱教學還能夠奠定扎實的基礎。
其實奧爾夫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的方法,更是一種思想和理念。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音樂節奏訓練必須要結合奧爾夫教學法完成教學。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節奏訓練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表現力、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