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青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第三小學 江西 石城 3427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構建高效課堂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學生的全面個性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當前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求不斷增強自身教學水平,探索和創新教學觀念,真正從本質上鑄造高效課堂的教學基礎。在小學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進行教學。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構建,真正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改變過去陳舊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探索和研究教材內容和教學知識。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開展探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邏輯思維的逐步提升下對教材知識進行解決和理解,真正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的今后學習的各種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1]。
例如,在小學數學“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們利用身邊常見的學習工具來進行畫圓,然后比較各個小組誰的方法更多。通過這種競賽以及合作的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員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小組研究出了教材上沒有的多種方法,真正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小學數學很多復雜晦澀的數學理念,教師都可以通過這種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開展,讓學生們能夠有效的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真正構建高效課堂。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處于發展初期,很多數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較為抽象。同時,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生活經驗較為薄弱,但也充滿了好奇[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認識到高效的數學教學活動要跟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和交流對于數學知識的疑問,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
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真正讓數學成為服務生活,高于生活的知識來源。另外,對于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師也要著重注意。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以及發展情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制定有效的課堂目標能夠讓課堂質量不斷提高,真正促進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教學目標就像是打籃球,在打球的初期,因為年齡和身高,要求其去灌籃是不現實的。首先要逐步的提升,學會運球,投球,上籃,然后隨著身高和身體素質的提升,在進行灌籃的練習。這樣循序漸進的打球方式也就是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的準則。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學情的不同情況分析,真正的為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在能力范圍內接受教學目標,提高課堂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圖片、視頻、音樂,多種模式的并存也給了多媒體技術獨特的教學魅力。對于小學數學中復雜多變的數學概念,教師能夠更加直觀的為學生進行講解,同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讓教學氛圍更加融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放松,拓寬了學生視野,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利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角的度量”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課件將角的多種形式進行直觀的展示,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角的變化。從而理解本身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問題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不同的角大小,讓學生能夠通過比較,認識到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從而能夠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
教師要想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與效果,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就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通過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努力創設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在師生合作的課堂中為學生構建出靈活、開放、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課堂。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終身的追求,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摸索和總結,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武裝自己的教學能力,將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