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慧
(河北省三河市翟各莊中心小學 河北 廊坊 065200)
1.1 教法陳舊。很對教師,特別是年紀偏大的老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體制下“滿堂灌”的影響,一直改變不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不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然后把課后作業完成就算一堂數學課結束了,根本達不到學生開動腦筋,舉一反三的效果,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起來,教學效率低下。
1.2 教學方式單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的教法單一,教師先講—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作業—教師批閱。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了多年,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變不大,教師還是“演說家”,學生還是觀眾,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只能簡單、機械地記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1 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動力。教學實踐表明,當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后,學生才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然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常常會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不僅會使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厭惡情緒,還會使學生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呢?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總是把數學公式、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等考點灌輸給學生,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那么,教師應如何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呢?師生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教學方法,它與教學活動的融合,不僅能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師生互動式教學法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奏響一支支互動之歌,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2.2 教師要探索分層教學。小學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育時期,他們在身體、智力、性格等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最終會體現在數學學習效果上。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一客觀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分類分組,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在保證講授知識內容一致的前提下,在習題訓練、作業方式、學習要求等方面區別對待,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3 結合生活,豐富實踐活動,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學科。在小學的數學知識中,有許多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因此,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他們在教學中學到的內容進行實踐活動的教學,使學生的課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從而提高了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小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更好地認識生活和數學之間存在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隨處都能發現數學的存在。比如,在學習到條形統計圖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數據分析理念的形成,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強化統計學的概念,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結合這些學習內容開展實踐活動。數學老師將小學生分成幾組。每組的任務是統計校門口穿行的汽車、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小賣鋪的商品等等,作出相關的調查與統計,還要畫出條形統計圖。在團結合作中,小學生開展實際操作活動,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主動性,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素質,提高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4 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在中小學教學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教師不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媒體,有的教師嫌麻煩不用現代信息媒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就成了空想。所以要對中老年教師加大信息技術培訓,盡量使用現代教育媒體,把數學靜態的、抽象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轉換成動態的、簡單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工作者千方百計地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新課改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為主,以教為輔,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學會自主學習,教師要全面的就當前的課程教學現狀展開分析,抓住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多方位思考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創建興趣課堂、游戲課堂、多媒體課堂,設置多種教學活動,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優化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