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娜
(安徽省舒城縣城關第三小學 安徽 六安 231300)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已經深入人心,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在課堂中適量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成果。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同時存在著教學速度過快、信息容量大、師生之間互動少和學生缺乏課堂體驗等不完美的部分。本文將結合實際生活,提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優化策略。
數學知識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教師在具體數學學科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對于生活化的內容進行合理地應用,那么就能夠讓學生在具體學習的過程當中,發揮自身的生活經驗,從數學思維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可以更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所以,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工作時,應當適當以生活中可能常見或可能遇到的例子作為開頭,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以生活實際例子開頭后,將知識與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結合,使教學活動與生活實例掛鉤,減輕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的排斥感甚至是厭惡感。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不注重與實際生活中例子的聯系,容易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產生畏難情緒。
在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圖形的變化》學習中,可以組織學生用專用的塑料剪刀將經過一次、多次對折的紙片進行剪裁,還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出自己的軸對稱剪紙。在自己剪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對稱軸與軸對稱的含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求軸對稱、平移及旋轉的商標及事物,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區別和聯系,并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恰當的聯想,理解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的實際應用意義。
研究表明,在切身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還能夠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如果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投射到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使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那么數學教學活動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應當適當創造學生實踐的機會,在實踐的動手中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長度的度量時,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軟皮尺等測量工具,指導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進行小組發言,說出本小組的測量方法及測量的結果。
在此過程中,由教師將厘米、米等長度單位告知學生,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慢慢明確不同單位的不同含義,并在腦海中存在一定的不同單位的概念。在學生對不同的長度單位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可隨機選取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物體詢問學生物體的長度,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與合理推測能力。通過對生活事物的舉例,可提高學生的長度意識,還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
小學階段,我們教師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單一的追求成績。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小團伙,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初步團隊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樣一來就很好的避免了學生安于現狀、不愿意學習的狀態。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是充滿了活力的,傳統的課堂,那種死板的模式一定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所以創新課堂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能夠喜歡上課堂,時刻以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自己的學習,這樣他的學習才會變得更好。
我在教學《加法運算律》這節課的內容時,我告訴學生,下節課每六個人分為一組,各組選出一個組長和組名,我們進行小組比拼,我來出題,各小組搶答,答對得一分,答錯扣一分,最終評選出優秀的小組,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我調動了起來。我又補充了一點,競賽的內容就是我們學習的加法交換律。這樣一來,學生們為了自己所在的小組能夠獲勝,這節課聽得都十分的認真,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讓我意外的是,還有學生在下課后也在討論上課學的知識,以小組的形式教學,不僅學生可以學好知識,學牢知識,更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當中合理地進行創新與改革,是必須要重點探討的一方面內容。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掌握,采取更加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符合他們自身認知發展規律特點的數學學科學習體系,通過有效的創新,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構建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