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六中學 福建 泉州 362800)
教育體制的改革誕生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產生煩躁等不良情緒。初中生物化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教學的現狀,使學生能夠在一種活躍、自由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教學將日常生活與生物知識進行緊密聯系,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習生物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效率。如何更好的落實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還需要每一位生物教師的不斷思考,不斷努力。
初中學生褪去了小學學習時的稚嫩,在學習中表現出強烈的個人特色,但是在某些方面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而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近年來的應用愈發廣泛。生活化教學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課堂環境,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更加自由更加活躍。生活化教學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思維能力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產生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
2.1 確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一節完整的生物課堂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如果在開始上課前教師沒有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做好完善的教學設計會導致生物課堂雜亂無章,學生學習時也會毫無重點。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目標一般都從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思維方式與方法這三者出發[1]。生活化教學更應該針對這一要求設定生活化目標。
在開展血液循環這一章節內容教學時,教師就應該事先明確本節課的生活目標是讓學生明白血液循環對于促進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血管、心臟以及血液循環的多種途徑,還要告知學生血壓脈搏等基礎知識。教師在本節課要重點講述心臟的結構與功能。只有在明確生活化教學目標后教師才能夠圍繞主題講述生活化案例,才能夠讓學生聯想到日常健康問題。
2.2 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形式。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來開展生活化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系統化的掌握初中生物知識。在開展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生硬的課本知識變得更加鮮活,使學生產生直觀感受,這樣學生才能夠對生物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就教師在開展食物鏈與食物網這一部分內容教學時,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闡述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定義學生不僅無法理解,甚至還會覺得這部分內容十分枯燥,與自己的生活距離較遠。但是因為多媒體的存在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播放生物短片,向學生展示老鷹吃蛇、蛇吃老鼠、老鼠吃糧食這樣一個循環過程,學生對食物鏈這個名詞的理解也就愈發深刻。多媒體技術大大方便了教師教學,將書本上乏味的文字變為生動的畫面[2]。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農藥的危害時,可以向學生呈現農藥殘留帶來的各種現象圖片,為學生營造一個視覺沖擊,使學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減少農藥用料。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生活化教學更加具體,使得課堂更加鮮活。
2.3 帶領學生走入生活,親自實踐。為了能夠更好的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主動思考。通過各種生物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生命的魅力與生活的意義。在實踐課堂中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與他人討論的機會,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葉的結構在初中生物中是比較重要的內容,本章重點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葉綠素的特點。教師可以帶學生到田地里觀察大蔥,觀察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大蔥的上面是綠色的,在土里的一部分是白色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問題。學生會回答綠色部分是在陽光底下,而白色部分被埋在了土里。此時學生就能夠初步得出結論,只有在光照條件下葉綠素才有可能產生,在沒有葉綠素的情況下葉綠體會表現出白色或者是黃色。通過這樣一個親自實踐主動觀察的活動,學生對于書本中的生物知識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進行主動探究。
生物是一項能讓學生體會到生命魅力的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初中生物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生物與學生的生活有緊密聯系,通過生物學習學生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該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