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辰
(廣東省珠海市第十三中學 廣東 珠海 519000)
以往在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時,存在的問題非常多,導致教學實效非常低下。新時期,教師開展該學科教學時,必須要積極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及時改進當前時期的教學狀態,促進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升。通過運用課堂討論法,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各類問題,不斷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實效,進而鞏固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主體地位。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時,應積極探索研究運用課堂討論法開展該學科教學的具體舉措,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以期不斷提升該學科整體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有效突破傳統模式下學習該學科知識存在的一些重難點問題。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最初運用課堂討論法時,可以發現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然而這種學習狀態很難持續下去,必然會嚴重制約學生學習進度。在一些課堂討論時,很多學生都不愿意發言,而當討論的意見并不相同時,學生會無止境的爭論不休,由此導致課堂學習的效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運用課堂討論法開展教學活動,具備一定的優點,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合作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信心的增強。此外,教師還必須解決課堂討論法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維護課堂教學的秩序,防止學生討論學習期間,討論其他方面的話題,進而降低了討論學習的效率導致了課堂教學資源的浪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討論學習的狀態,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引導學生更好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教師在運用課堂討論法時,首先應對學生進行認真的分組,要求各組學生的人數應當在3-5人之間。在劃分小組成員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與性格以及成績等因素,確保各個小組的學生綜合實力基本均衡。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明確討論學習的任務與時間等,并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要完成討論,以節約課堂學習時間,并由各組的組長對討論的結果進行分享,與其他各組進行交流,以此促使學習內容更加的完整。如在學習“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上述討論方法,合理劃分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分組,對影響力作用的因素進行探討,以此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課堂討論效率的顯著提升。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想有效運用課堂討論法,應準確把握該方法的運用目的及內涵。一般而言,教師運用該方法,主要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上,結合教材要求和教學內容,對具體的教學情景進行創設,共同討論課堂問題,引發學生更好的發現問題,并深入思考和討論之后,能夠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最為關注如何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行激發,以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重要性及運用原理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為學生創造討論學習的空間,并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為學生營造討論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思考物理問題的意識。
比如,在對浮力有關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邊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教學,邊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思考。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為什么我把鉛筆淹沒在水里,松開手之后,還會上浮露出水面呢,應用了什么原理?為什么乒乓球會上???鉛筆在水面上靜止時,有幾個作用力?”通過合理的設置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的欲望進行激發,進而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實驗現象展開討論學習,并鼓勵學生在討論學習過程中,積極的發表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點。根據討論結果可知,鉛筆在水面上,不僅會受到浮力,而且也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在兩種力的作用方向在水平面上是相反的。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習,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營造了更為活躍的氛圍,有效拓展了學生討論學習的空間。
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學習時,可以發現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容易受到自卑等心理因素的影響,缺乏參與討論的勇氣,害怕討論學習中出錯,因而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勵,促使學生敢于積極的參與課堂討論活動,培養其不怕錯的勇氣與態度,只有出現錯誤,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教師應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習,不斷強化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的意識,以改善學習成效。
比如,在對光現象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環境,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組織學生討論太陽普照大地時,光是如何傳播的,我們是怎么觀察到太陽光線的等問題。針對學生討論學習所得到的觀點,教師應著力點評其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學生討論進去到正確的軌道中來。針對學生比較明顯的錯誤,教師切忌一味指責學生,而應幫助學生,共同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學習之中,不斷提升討論學習成效。
總體來看,在開展中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有效的應用課堂討論法,有助于為學生學習營造更好的氛圍,更加高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學習主動性等得以顯著提升。在具體應用該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堅決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狀態,合理的設定討論學習的任務與時間等,為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不斷提升討論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