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敏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陳留鎮南街小學 河南 開封 475121)
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閱讀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我國教育部對兒童教育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要求,更加重視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情況。農村留守兒童接觸外界的機會較少,進行閱讀是農村留守兒童不多的接觸外界的機會之一,教師要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帶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外面的世界。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城鎮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在農村中,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水平,大部分青年決定到城里工作,但對于這些外出打工的人來說,在城里的經濟條件較差,再加上戶口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人都會迫不得已將自己的孩子留在農村生活,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現記錄在冊的農村留守兒童有超過七百萬,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愈加嚴重。
對于實際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而言,成績較好的學生所占的比例不超過三成,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的成績都處于中下部分,并且值得深思的是,在中下部分的留守兒童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無用的,產生了厭學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可見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社會以及學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改變觀念,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環境。
留守兒童的年齡較小,本身并沒有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構建健康的心理素質。但是在實際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整體教師素質相比較城鎮有一定的不足,教師對兒童閱讀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在教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采用較為生硬、枯燥的手段,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對閱讀產生更加嚴重的逆反心理,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兒童對閱讀的積極性,不利于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常處于缺席狀態,大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是和自己的隔輩親人生活在一起,而隔輩往往對兒童溺愛,并且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無法在兒童的成長之路給予過多的幫助,很容易導致兒童的教育缺失,不利于兒童的綜合發展。因此,當今社會要重視全面閱讀,積極幫助留守兒童提高閱讀能力,激發留守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幫助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他們貧瘠的精神世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積極、快樂充實地成長。
3.1 重視閱讀方式多樣化,切實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積極性。在傳統的閱讀中,紙質版的閱讀是閱讀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我國人民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多,在農村經濟的不斷提高下,智能手機走進了農民們的家中,據調查研究表明,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農村家庭中已經有了智能手機,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可以應用智能手機進行閱讀,讓信息化的閱讀成為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的主要方式,切實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對閱讀的積極性,為兒童閱讀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
在農村發展中,還應該重視公共圖書館的應用,根據農村的具體條件,給留守兒童提供盡可能豐富的閱讀書籍,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樣的方式能夠擴充留守兒童的思想,豐富兒童的想象力,帶領留守兒童能夠更好、更加廣泛地認識世界。
3.2 強化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引導,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積極性。在帶領留守兒童進行閱讀之前,要重視激發留守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引導留守兒童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才能有效提高留守兒童的閱讀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中,留守兒童年齡較小,本身的思想觀念較為稚嫩,教師在激發留守兒童對閱讀產生興趣的過程中,要重視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引導,針對不同兒童的性格和年齡,設定相應的合理的方式,有效激發留守兒童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給留守兒童推薦一些我國傳統文化書籍,讓兒童切實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兒童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健康成長,這樣不僅能夠激發留守兒童對閱讀書籍的興趣,還能夠有效強化提高留守兒童的文化修養。教師在帶領留守兒童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留守兒童自身的興趣,不可替兒童選擇閱讀類型的書籍,要讓留守兒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資料進行閱讀,幫助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要通過閱讀來開闊他們的眼界,進一步挖掘農村留守兒童的潛能,幫助兒童構建完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留守兒童在閱讀中不斷地進步,為社會提供中堅的綜合性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