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媛
(陜西省延安棗園小學 陜西 延安 717400)
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最后積極投身到建設祖國的事業中。為此,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多種形式和路徑,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教育平臺。但是學校在教育中要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必須在各學科教學中都滲入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發揮各學科教學的教育作用。愛國主義教育不只是思政課的專利,在其他學科課堂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的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以體育課為例,可以樹立學生增強體質,報效祖國的愛國信念;通過站姿體態,隊列隊形的行為訓練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宣講英雄人物小故事,介紹為國爭光的體育名人,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繼承傳統優良的教學模式中,根據各學校的辦學特點和環境資源,立足學校特色,積極創新。首先,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如知識競賽、演講會、故事會、辯論賽等,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第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在我國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延安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比如楊家嶺會場,王家坪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等。這些鮮活的教育題材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感知到殘酷的戰爭和艱苦的歲月,從而更加珍惜祖國的和平安定,樹立愛國主義的信念。第三,積極開辟網絡教育的陣地。信息化和網絡化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不可改變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這個載體,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在學校可以建立校內網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弘揚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設置學習園地,經驗交流論壇,個人優秀事跡表彰等,建設文明網絡,綠色網絡。
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要使愛國主義教育不局限在傳統的模式中。第一,把時政熱點與教育內容相結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特點對時政信息進行篩選,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能激發愛國情感的。第二,把我國基本國情、歷史知識、民族傳統、人文特點等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范圍之中,尤其是對祖國歷史的學習可以樹立學生的民族意識,促進學生對國家的認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第三,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逐步與世界接軌,與其他國家的聯系日益密切。在引進和吸收外國優秀思想文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立足本國實際,探索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第四,把重大節日或重大事件作為教育的契機。可以通過清明節去烈士陵園掃墓,“九一八”國難日鳴笛,十月一國慶節觀看閱兵儀式等活動不失時機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利用如北京奧運、玉樹地震等重大事件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情感。
在學校中教師是教育教學和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建設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能夠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題材與內容,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對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隊伍應該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深化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各學科教師應該扎實自身專業基礎知識,積極學習涉獵其他綜合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自如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各學科中。教師們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所謂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學生中特有的向師性使得教師的價值觀、語言、儀態、動作等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樹立的正確的價值觀,如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等;在工作中認真負責、無私奉獻、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等,都對學生起著積極地導向作用。
馬克思曾經說過,“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環境造成的,那就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境。”這句話說明了環境對人復雜而重要的影響。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使人心情舒暢,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學校中,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影響,而良好的校園環境則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校園環境應該從點滴做起,加強持續性和連貫性。如:每日在課間播放愛國主義歌曲、在板報中宣傳愛國名人事跡、在校報學刊中刊登優秀科研成果,表彰優秀個人、張貼偉人畫像,名人名言、在校園廣播中播報時事新聞等。在這種校園環境下,學生會耳濡目染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從內心深處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種種挑戰,以及現階段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努力開拓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徑,立足實際,樹立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并且通過實踐把愛國情感轉化為愛國行為,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努力與祖國命運的密切關系,刻苦學習,成長成材,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