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香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造貝學校 廣東 珠海 519000)
教材分析: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情感。”從三年級開始,以寫人為內容的習作多次出現,以往的習作已經要求能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本單元習作在此基礎上,強調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本次習作借助“有你,真好”這個話題,引導學生回憶,喚起其內在情感,并以第二人稱敘事,更利于感情的抒發。
為了降低把事情寫具體,從而更好地表達情感的門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借助問題支架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如何把事情寫具體。通過華羅庚的故事,學生能很快受到啟發并回憶起自己最艱難最深刻的一段經歷,想起那個觸動自己、溫暖自己的人;通過從幾件事例中選取典型事例,學生學會了如何選擇“好”的事例去體現“有你,真好”的主題;通過填寫問題支架,學生能夠很快把文章思路理清晰;通過抓住心理活動去體現“有你,真好”的這種感受,學生寫作就有了切入點。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采用多元、新穎的評價手段進行有效評價。如果學生能把選擇典型事例去寫,那就獲得一面紅旗;如果學生能選擇典型事例寫,并且寫具體,就獲得兩面紅旗;如果學生能選擇典型事例寫,寫具體而且表達了真情實感,就獲得三面紅旗。
此外,課后學生還能將自己的習作與文中的“你”分享,聽聽這個你的感受,這體現了習作的溝通功能。
教學目標:
1.能選擇一個人,運用第二人稱敘事,表達自己對這個人的情感。
2.能通過對印象深刻場景的描述,把事情寫具體。
教學重點:
學生能找尋體現這個寫作對象“好”的事例,從而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1.1 師講華羅庚的故事。
師:認識這個人嗎?
生發言。
師:但是我想你們一定不知道華羅庚有這么一段艱難的經歷:華羅庚中學畢業后,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失去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他的這段經歷堪稱經典,而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是孫臏給了他啟發,帶給他生存的力量。同學們,在你們的人生歷程中,肯定也有過最艱難的時刻。可能是生活上的不如意,可能是學習上的挫折,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傷痛等等,跟你的小伙伴們分享一下這段經歷吧。
1.2 生討論。指名回答。
1.3 師: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是堅持住,熬過去,一切都會比你預期的還要好。在你最艱難的時候,是誰出現了拉你一把?疏導了你?安慰了呢?幫助了你?是你的朋友、還是親人、還是老師、還是一個關系較遠的人?再跟你的小伙伴們分享一下。
1.4 生討論。指名回答。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有的是我們自己身邊熟悉的人,也有的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是這個人可能是幫助過自己或對自己產生了積極影響,也有可能這個人為集體作出了貢獻,還有可能是這個人創造了美好溫暖的境界。總之,這個人會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對他說:“有你,真好。”(PPT出示習作標題)
(PPT出示)
2.1 以“有你,真好”為題,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
2.2 選取體現這個寫作對象“好”的事例,把事情寫具體。
2.3 假想“你”就在眼前,用文字和他對話。
師:我們這次習作的題目就是“有你,真好。”大家仔細看看寫作要求,你認為哪一點對你來說是最難的?
生發言。
師總結:大家都不約而同認為如何選取典型事例,并把事情寫清楚,表達真摯情感是最難的。那我們一個一個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師:如果我現在要向老師傾吐心聲,對他說:“有你,真好”,你認為可以選擇以下的哪個事例?為什么?
生說說自己的選擇,并說明理由。
師追問:為什么不選其他兩個事例?
生回答。
師總結:(1)與“我”有關系的事例;(2)體現寫作對象“好”的事例(對我有幫助、有積極影響);(3)在眾多事例中是分量最重的,不可替代的。因為每當一想起這件事就十分溫暖。同時要果斷舍棄跟主題無關的材料。
4.1 理清思路。
師:為了幫助大家寫好這篇習作,現在老師提供給大家一些法寶。請六位同學幫我們請出這些法寶。
生讀一讀。
師:以上這六點法寶能夠幫助你去構思,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問題支架表,邊構思邊填寫,理清楚寫作思路。
4.2 學生根據以上提示完成表格。(10分鐘)
4.3 展示表格,請學生上臺講解。
(1)故事是否完整(起因、經過、結果交代清楚了)
(2)是否選擇了最能體現典型事例來體現這個人的“好”?
師:我們習作的題目是“有你,真好。”那在“你”出現之前,我肯定有著很艱難的經歷,這時候感覺一定很不好。你要通過寫一件什么事情去體現“有你,真好”呢?這件事是否可有可無的呢?是不是最典型的呢?有句話叫做“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可貴。”到底這件事對于你來說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呢?
師生一問一答。
(3)抓住心理活動寫出真情實感。
師:你認為哪一個瞬間最值得去品讀?由“沒有你,真不好”變成“有你,真好”?你一定走過了一段很長的心路歷程,應該抓住什么去體現這種感覺的變化呢?
師:我相信如果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放大,那一定能夠感染讀者,讓別人感受到真情實感。
同學們依據上節課的作文支架,把事情的經過寫詳細,重點體現“沒有你,真不好”到“有你,真好”的變化過程。
6.1 老師選取兩三篇習作展示。(老師展示,學生上臺讀)
找一找,文章哪個地方最能體現“沒有你,真不好。”哪個地方最能體現“有你,真好”?你是從哪些描寫中讀出這種變化的?
6.2 請作者自我評價。討論一下心理活動可以怎么寫?
老師總結方法:
寫人離不開寫事,要體現“有你,真好”的主題,就要通過典型事例去體現。我們抓住通過特定的鏡頭去把心理活動放大,就能使事情更具體,更有真情實感。
6.3 總結方法:描寫心理活動主要方法。
①夢境、幻覺;②動作、神態、外貌等暗示;③景物烘托;④內心獨白
6.4 學生修改習作,老師觀察。
6.5 展示再次修改后的習作,請生評價。
6.6 總結,自評。
(1)能抓住典型事例去體現這個人的“好”的,得一面紅旗。
(2)能抓住典型事例寫,寫具體的,得兩面紅旗。
(3)能抓住典型事例寫,事情寫具體并表達真情實感的,得三面紅旗。
6.7 說說自己這節課的收獲。
將自己的習作與文中的“你”分享,聽聽這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