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盈盈
(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實驗學校 浙江 余姚 315400)
利用繪畫展開教學,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動的語境中學習語音,遇到生詞嘗試拼讀,在錄音,視頻與教師教學過程中慢慢培養語感。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借助《麗聲,我的第一本拼讀繪本》,展開教學。本文通過麗聲第四冊“Crow in the snow”的繪本闡述如何教會學生解碼語音規則。
1.1 依托繪本故事,讓學生自然進入情境。在學習本課前,高段的孩子對26個字母的音,形,有了初步感知。筆者根據該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播放丹麥白雪皚皚的場景,瞬間就把學生帶入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區別于PEP教材中的單詞呈現,有時教師為了串聯這些目標語音,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的構思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故事。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集生動與趣味于一體,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毫無學習壓力的氛圍中進入閱讀狀態,準備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與語音的渾然一成的閱讀世界中。
1.2 挖掘繪本周邊文化資源,激發學生興趣。挖掘繪本周邊文化資源,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對學習主題的興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語言學習中。上課伊始,播放了冰雪奇緣的主題歌曲”Let it go”,并在PPT中出現go, hold,glow, isolation, know, snow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逐漸喚醒已有的語音知識。
語音規則的學習要從觀察開始。筆者在導入環節通過視頻和歌曲把學生帶入一片冰天雪地之中,PPT中僅呈現幾個單詞,但是不提示學生這些單詞的內在聯系,而是讓學生觀察,自己拼讀,讓學生感知/u/的發音,在此基礎上,可以嘗試給這些單詞分組,并詢問分組依據,為本課時重點單詞及語音教學的開展做鋪墊。
2.1 豐富繪本閱讀形式,強化拼讀與解碼能力。學生通過自然拼讀法,能夠掌握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程度。掌握讀音和拼寫的對應關系,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對目標單詞的拼讀和拆分是自然拼讀法的重要環節之一。本課時要求學生總結字母ow /u/的發音規則,為此筆者嘗試運用多種形式閱讀操練,循序漸進。
(1)手指操練,音形切分。故事第一部分以獨白為主,一共六句話:Crow is flying over snow. He spies some paw prints far below. “Ho,ho,” says Crow and swoops down low.” I think I’ll follow where they go.” This trail could lead me far and wide.
該段篇章中的生詞有:spy, paw, print, below, swoop, low, follow, trail.鑒于本課時學習/u/,筆者先采用手指操的形式先在班級整體中解決low,below, follow三個生詞的讀音。手指操是常用的拼讀方法之一。以low為例,教師握拳,每讀一個音,就從左到右依次豎起一個手指,如l(大拇指)-ow(食指),建立手指和字母自然讀音的關系,然后,教師把手指收起,示意學生說出完整的單詞low。學生跟隨老師的示范,反復操練,熟悉語音和手指的對應關系,一旦穩固,便能自然拼合音素。接著教學be(大拇指)-l(食指)-ow(中指)這樣的操練實則是強化對單詞音的切分和組合意識。手指操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議音,形,義的關聯,手腦并用,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其他的五個生詞,筆者通過分組合作實現完成,可以求助老師,這樣方式效率比較高,學生的畏難情緒也不是很大。
(2)對比拼讀,嘗試“造”詞,經過連續拼讀與手指操練,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發音規則。如果想真正掌握ow /u/的發音,夯實學生的拼讀基礎,加強對單詞的掌握程度,還需鼓勵學生拋磚引玉,以舊帶新,在不斷的寫詞中,對比拼讀。該環節引導學生通過組合單詞,幫助其體會ow的發音,這種思維轉換的過程就是他們內化成不同發音規則的過程,筆者在課堂中會播放一句停頓3秒左右供學生思考,聯系已有的拼讀規則激發造詞能力,在書寫中不斷強化拼讀技巧。對比拼讀是強化認知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應讓學生多加訓練。
2.2 鼓勵自主探究閱讀,提升拼讀能力。繪本的故事情節較為跌宕起伏,這也是促進學生能進行自主閱讀的一種原動力。對于烏鴉智救鼴鼠的部分,筆者現在課堂中設置問題,鼓勵學生自我閱讀。
從語言角度而言,這樣的文本對學生而言太難,但是基于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多的學生有閱讀興趣想要了解英雄烏鴉救人的一幕,他如何憑借自己的智慧與速度快速救鼴鼠。自然拼讀與英語閱讀是相互促進的,拼讀是閱讀的基礎,閱讀能促進拼讀規則的內化。學生通過適量的閱讀來鞏固自然拼讀規則,才能達到自動反應與運用。
課后,個別孩子還別出心裁地編了一個chant:Clever Crow saved Mole. Use a scarf, pulled Mole. Give a tow, took the Mole. Ho, ho, hero Crow!(極其剪短的chant,言簡意賅,還和本課時”ow”的語音相契合, 一舉兩得。)
2.3 模仿語音語調,培養語音遷移能力。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學習和遷移密不可分,遷移是學習的繼續,也是深化學習的條件。語音學習涉及規則,規則的遷移有助于內化規則。語音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文本輸出,其目的在于檢測語音知識的有效性,即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的語音知識,并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意群停頓進行有聲閱讀。
語音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一大重要板塊,是培養學生拼讀能力和語音意識的重要途徑。這一年多來的教學實踐促使筆者不斷探索語音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語音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筆者將繼續推進繪本中語音教學的落實,做到潤物皆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