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重慶兩江新區星湖學校 重慶 兩江新區 400000)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較弱,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因此,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至為重要。在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當前的學習發展階段,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谖叶嗄甑目茖W教學經驗,本文分析了觀察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實驗設計的應用方式進行深入探索。
在小學科學學習課程中,教師必須在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教育。小學科學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因此觀察與實驗教學法在科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這種教學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和探索的渴望,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體現。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對相關課程標準和形式沒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科學教學儀器也不夠完善。這些都給科學教學課程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盡管科學探索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兩者也有很大不同。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缺乏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有必要將觀察性實驗納入小學科學教學中。觀察實驗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小學生的知識需求,調動學生的科學探索熱情,為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奠定基礎。
觀察實驗可以在科學教學的許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保障觀察實驗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
第一,生活原則。在設計觀察實驗時,生活是應考慮的關鍵要素。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薄弱,認知水平不高,如果觀察實驗的設計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范圍,會使學生難以理解所學習的問題。因此,在設計觀察實驗時,有必要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素材,以確保觀察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實際效益。
第二,自主原則。觀察實驗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知識的原理,并通過實驗觀察來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必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觀察和思考,結合自身的認識進行學習。
第三,互動原則。在觀察實驗的設計中,應注意學生之間的互動。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科學素養都不同。因此在觀察實驗之后,學生所得出的結論也會有所不同。在設計觀察實驗時,有必要加強學習設計的交互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交流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3.1 激發興趣。在小學科學教育中進行觀察性實驗,教師應當先做好課程講解工作,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實驗知識。只有學生對相關知識有基本的了解,才能確保實驗觀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設計觀察實驗時,必須設計一個基礎知識介紹環節,幫助學生打下實驗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的實驗現象,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通過對基礎科學知識的解釋,使學生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3.2 深化認識。在詳細介紹實驗現象和實驗原理之后,就要開始正式的實驗觀察環節。根據上述的內容,實驗設計應當遵循生活化、自主性、互動性的原則,因此,老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實驗素材。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示科學實驗,但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最好能夠選用與生活實際聯系較為密切的方式,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之后便是自主觀察階段,教師應當適當的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順利的完成實驗,但要把控好干預程度。最后,便是總結實驗的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互相交換自身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認識程度。通過這一整套流程,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認識能力,加深學習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實驗進而得到實驗結果,這能夠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3.3 提高能力??茖W教學的最終目的便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探索的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老師必須把控好整體的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合理的學習方式進行實驗觀察,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實驗參與程度。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觀察實驗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在設計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把控好實驗設計的相關依據,并通過合理的方法做好觀察實驗的設計。力求在觀察實驗方法的推動下,使小學科學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