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連
(浙江省臨海市桃渚中學 浙江 臺州 317000)
《新課標》提出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維是每位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思維品質,它指的是一個人的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和判斷等,它是新世紀人才競爭和國力發展的決定因素。
批判性思維是可以習得的,是可以在學校課程學習中進行訓練和培養的,它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引導,并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本文以Go For It 九年級Unit 2 Section B 2b A Christmas Carol為例 ,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2.1 解讀標題和配圖,預測文本內容,啟迪批判性思維。標題是文本內容的濃縮,配圖則是形象化的文本內容。教師可以利用這兩樣東西啟發學生的思維。這一語篇標題為A Christmas Carol,學生熟悉Christmas,在開始本課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審視標題和配圖,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進而預測文本內容:
Q1: When we talk about Christmas,what does it always remind us of ?
Q2: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
Q3: What may the passage talk about ?
Q4: What do you think A Christmas Carol is ?
以上四個問題圍繞圣誕節這一主題,指引學生通過分析和辨別預測文本的主要內容。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根據標題中的Christmas 一詞,馬上會想到Santa Claus, gifts, Christmas tree等跟圣誕節有關的東西;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自然會想到圣誕節的日期,活動,故事等;第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配圖,圖片里是一位老人和一個幽靈,他們在昏暗的燭光下,似乎在交談;然后追問第四個問題,學生很快就會明白文本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或者發生在圣誕節的故事。教師告知學生:It is a short novel written by a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Charles Dickens,the writer wants to show u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by telling a story.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背景知識和學習興趣得以激活,求知欲也被大大地激發出來,解讀和分析的思維技能逐漸得以培養,這些是批判性思維的產生的搖籃。
2.2 梳理文本脈絡,領悟語篇,拓展批判性思維。接著,結合文中的配圖,循著語篇主要線索,教師設置有思維層次的導向性問題來梳理文本。(1)Who is in the story? (2)Does Scrooge treat others nicely and like Christmas?Why not? (3)Why was Jacob Marley punished after he died? Why does he want to help Scrooge? (4)What does Scrooge see when he’s with the three ghosts ? (5)What does Scrooge decide to do after seeing the three ghosts? (6)What’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語篇,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詞語,熟悉并梳理文本脈絡,逐漸理解這個故事引導人們向善,告誡人們要善待周圍的人,財富金錢雖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只看到錢而忽略親情,友情;最后形成對標題的正確解讀,完成對語篇的表層理解,圣誕節的真正含義是: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 to people around us.這一環節逐步培養學生推理、解釋和分析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些為批判性思維的成長提供了土壤。
2.3 設計深層問題,挖掘文本內涵,豐富和拓展批判性思維。
教師設計深層問題,幫助學生挖掘文本內涵:
Q1: Why did Scrooge decide to change his life?
Q2: How did he feel? Why ?
Q3: What did Scrooge really want? Why ?
Q4: What makes Scrooge have a happy ending?
Q1讓學生思考Scrooge決定改變自己生活的原因;Q2在Q1的基礎上分析Scrooge改變自己的生活以后的心理感受;Q3是Q2的延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Scrooge內心的真正需求;Q4是前三個問題的總結和提升,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綜合推斷出Scrooge最后有一個快樂的結局的根本原因。
關于第一個問題,有學生分析因為Scrooge害怕自己死后遭受懲罰;也有學生回答說他發現自己死后沒人關心感到很恐懼;還有學生回答說三個幽靈喚醒了他心中的善良,最終善良戰勝了邪惡。關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回答他感到開心和快樂、心中充滿了愛,因為課文最后他到處傳播愛和歡樂,只有心中有愛的人才會這樣做;也有同學回答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為,決定用行動來彌補。接著,教師追問Scrooge的心理需求,學生通過分析Scrooge后來的一系列行為,回答他希望得到的并不僅僅是金錢,而是溫暖、歡樂和愛。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推斷Scrooge改變人生態度的根本原因。有學生回答:是他已故的生意伙伴的勸告;也有學生說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幽靈對他的點撥;還有學生說是對孤獨寂寞的害怕。教師總結:對溫暖、歡樂和愛的渴望是Scrooge改變自己的根本原因。上述提問在推動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邏輯鏈條,深度解讀文本,發展其分析、推斷的批判性思維,這些都為批判性思維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2.4 引導質疑和評價,豐富和深化批判性思維。質疑是提出疑難問題進行討論或者求得解答,而評價語篇就是閱讀后,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圖、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閱讀文本通過對Scrooge 這一由自私冷漠到慷慨大方,由心靈荒蕪走向精神富饒的典型人物的描述,教會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辯證地思考問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讀后環節,教師提出問題:Is Scrooge rich? Is he happy?根據文本Scrooge 是富有的,可他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通過思考,學生明白對一個人來說真正的幸福快樂不是金錢帶來的。教師又問:What do you think of Scrooge?以此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內容之后,對Scrooge 進行評價,大部分學生回答說Scrooge的故事在生活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要愿意,人是可以改變的。在小說中作者對Scrooge 是寬厚的,在他生輝的妙筆下,Scrooge 的命運發生了改變,Scrooge的轉變是上帝對他的救贖,但我們認為同時是他自己對自己的救贖,而在生活中,或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之后,教師追問:What’s the true meaning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留待學生自我思考,梳理自己的思維,形成觀點,并撰寫成一篇小短文。
在質疑和評價語篇的過程中,學生反思和修正觀點,批判性地汲取文化精髓,理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都為豐富和深化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催化劑。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探索有效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心智水平,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推動英語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