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兵
(山東省新泰市青云中學 山東 泰安 271200)
具備基礎屬性的數學學科,在學生的初中學習階段占據了關鍵地位,其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良好教學效果的形成,不僅可以推動學生整體知識的水平進步,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因此,相關教師必須辯證看待僵化的傳統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初中數學教學開展的不足之處,深入了解問題導學法的定義與作用,將其與課堂教學實現有機結合,滿足學生能力培育需要,進而加強教學效果,提升教育質量。
在我國當下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內,以知識單向傳輸與題海戰術為主導的傳統授課模式仍然占據主流,其作為以教師教學經驗和知識儲備為依據的教學手段,不僅逐步偏離以人為本的義務教育宗旨,也無法滿足當下社會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枯燥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授課模式既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和積極性的提升,又為學生自身數學思維拓展創新,主動發現解決問題能力造成了阻礙,還在潛移默化中加重了學生學習壓力和教師備課負擔。
2.1 問題導學法概念。問題導學法是通過教師主導,以問題的設計、提出與解答為核心,圍繞其展開理論串聯與知識講解,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與完善系統化的數學思維結構,使其對教師所提問題的思考與解答,最終養成縝密的數學邏輯思維,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的新型教學手段。
2.2 問題導學法價值。初中生正處于行為培育和思維養成的關鍵時期,以問題導學法為手段,針對數學學科開展教學,有助于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提升學生學習自控力。教學問題的恰當設置,有助于學生層次遞進地了解數學思維的發展歷程,便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理論邏輯與內在聯系,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接收與消化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加規范地養成數學思維,使學生更加完善的具備學習能力。
3.1 精準合理設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不僅是問題導學法的開展基礎,也是問題導學法的核心內容。問題設置的價值高低,以及其于教學目標的貼合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最終產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問題的設置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水平,對未知知識的接受能力,難易相宜,梯度相分,兼具趣味地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基礎學習需求。除此之外,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也應充分考量教學大綱的階段性目標,緊密貼合學生興趣和生活實際,保證所設問題的教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3.2 輔助學生應用能力培育。在教學問題的設計與思考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融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解答數學問題,進而達到培育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
教師可以中考題為例,讓學生展開思考和深入分析,題干如下:
某地生物實驗室收到任務,需要對共計60個活體樣本的有益菌進行培養。工作人員展開兩輪的培植之后,總和已達到24000個,并且每個有益菌每次可分裂出若干個同數目的有益菌,提問:(1)每經過一輪分裂,每個有益菌可分裂出共多少個有益菌?(2)按照這樣的分裂速度,經過三輪培育后共有多少個有益菌?
教師分別帶領學生對問題1和問題2進行分析,做出如下解答:
(1)設每輪分裂中每個有益菌可分裂出x個有益菌,根據題意設方程式60(1+X)2=24000,解得X1=19,X2=-21(與題意不符,直接舍去)。
答:經過每輪分裂,每個有益菌共計分裂出19個有益菌。
(2)由答案1可列出以下公式:
60*(1+19)=60*20=180000(個)
答:經過三輪培植后共有480000個有益菌。
3.3 正確引導學生思維拓展。在學生完成基礎性教學問題的思考與解答后,教師可以引出更高難度的問題以滿足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提升需求,并最終通過對較難問題的講解,達到幫助所有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印象的目的。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1節認識三角形的教學過程內,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類別?三角形類別的劃分依據是什么?”等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在對各類三角形特點展開探究,進而對三角形形成全面的認知后,拋出更高難度的疑問:“為什么任意三條線段不能完全保證其可以組成三角形?”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可以積極推動學生開展動手活動,讓學生用尺子隨意畫出三角形并對其三邊進行測量長度后,幫助學生得出“唯有兩邊和大于第三邊的三條線段才能組成三角形”的結論,最終運用所得結論反證之前所學習到的各類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除此之外,在課堂內教學問題的設計與提出過程中,將教學目標與學習重難點加以融合,在考量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的前提下降低數學知識的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是有利于問題導學法高效實施的重要舉措。
由此可知,問題導學法作為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滿足了社會發展人才需求,而且順應了課程目標改革潮流,其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教學手段,通過目的明確的教學問題設計,切合實際的生活場景鋪墊,對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展開了引導,高效地達成了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質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