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超
(江蘇省泗陽縣八集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數學本就是具有嚴謹性與邏輯性的一門學科,對于處在基礎學段的小學數學來說,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是困難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能夠運用優秀創新的教學手段讓小學生更好掌握數學基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樂趣,是一種創新式的教學方法。不僅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構建理想教學環境有著極大幫助。
1.1 教學目標的制定。對于教學,第一步要教師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授課,學生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學習。對于《可能性》這一課程學習,大目標為讓學生能夠正確了解公平性,并且課后可以運用公平性。具體目標則為:根據游戲設定,讓學生了解公平性的游戲規則,發現游戲的可能性和公平性,讓學生在游戲時可以運用學過的知識取得游戲勝利。還可以在游戲當中讓學生體會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明白集體作用。
1.2 教學重點分析。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公平性與可能性,從而運用到以后的實踐生活當中,學生可自己設計具有公平性的游戲。
2.1 運用情境導入,點明課題。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充當主角,向學生灌輸大量知識,而學生根本無法立即消化吸收,沒有理解學習,轉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小學生更是如此,如果對一門學科失去了興趣,那便無法學好這門科目,這就是學生學習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從課堂導入做起,引起學生興趣,點明整個課題,讓學生自主學習。 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動畫導入中提起了興趣,還明確引出了課題,這就是合理化的情景導入。
2.2 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的思考。
(1)教師課前設計游戲,并向學生解釋游戲規則,讓學生思考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隨后指導學生進行游戲,調動學生游戲的積極性,讓學生踴躍參與游戲,并且思考整個游戲過程,從而正確認識游戲公平性這一課題。例如:教師設置摸球游戲,向學生解釋游戲規則:盒子里面有5個黃球,3個白球,男生和女生同時摸球,每人摸三次,摸到黃球女生贏,摸到白球則男生贏。統計摸球結果得出結論。經過游戲之后,讓學生提出疑問,“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因為黃球的數量多于白球,所以不管怎么摸球都是摸出黃球的幾率大。那么,得出此次游戲規則并不公平。由學生的親自在游戲中實踐之后,更加深化“游戲公平性”這一主題。
(2)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在游戲當中討論理解,加強自我思維能力,得出游戲結論。對于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很大程度的開發了學生的個性多樣化思維,讓學生思考力得以提升,拓展了學生的眼界。小組合作模式也讓學生體會到團體的重要性,認識到每一個人在集體當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掌握好整個課堂的進度,掌控好時機,在適當時候拋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2.3 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創新教學。數學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教師要合理利用學生在生活中見到的有關游戲公平性的例子,將這些例子運用到課堂當中,進行創新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提到學生經常在生活所見到的超市抽獎箱,抽中獎的概率問題;或者經常在商場見到的幸運大轉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游戲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自己手動制作幸運大轉盤。教師提示學生,制作轉盤時,必須要體現游戲公平性原則,讓學生思考怎么設計轉盤可使游戲公平,提示學生轉盤分成幾份不重要,關鍵是要平均分,每種顏色所占的比例要相等,這樣游戲才公平。然后進行游戲,體會游戲的公平性。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公平性問題,最后教師加以總結,讓學生說出自我感想,教師加以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滲入所授知識,讓學生在評價中學習。
2.4 課后練習鞏固。對于游戲公平性的判定,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可以通過課后的習題來讓學生判斷多個游戲是否公平,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互動,讓學生自主回答問題,教師評判學生回答的正確性,對于回答錯誤的問題,教師要加以分析講解,讓學生明白錯誤所在,讓學生徹底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能力,鞏固知識點。對于回答正確的問題,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并且講出該題關鍵所在,保證學生對游戲公平性這一知識點完全理解。
教師要做好總結評價,對整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學生自己說出學到的相關知識,對于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表現不突出的同學進行鼓勵。教師在課堂最后,要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發現有關“游戲公平性”的現象,也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具有公平性的游戲,加深學生理解,鞏固知識點。
教師對于“游戲公平性”這一概念的設計,要在游戲基礎上與學生共同探討,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思考,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掌握知識點,一定要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讓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此外,還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以后的實踐生活中運用到自己所學的知識,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