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寧波
(貴州省鳳岡思源實驗學校 貴州 遵義 564299)
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能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創造出一個氛圍良好的平臺,也能夠予以中小學生表現自我、觀察外界以及投身實踐的機會,如此則非常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之下,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要求也愈發迫切,但以當前情況來分析,在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問題也有很多,針對此則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優化教學方式,不斷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加快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速度,從而使中小學體育教學獲得里程碑式的進步。
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效果,以當前情況來分析,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未能有效轉變,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體能訓練為主,但卻未能注重對于中小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而在這種教學理念的作用之下也使得我國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過于注重體育成績,而忽視中小學生能力提升程度[1]。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與家長也往往更為重視其他學科,如數語外等學科,在此情況下,則會產生占用體育教學時間等狀況,還有個別學校會將體育教學時間作為校園勞動時間亦或者開展班會時間,若長久如此,不但不利于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也不利于放松中小學生的身心,導致中小學生長久投身在學習之中,而難以獲得放松,這也為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大弊病。
資金投入不足,也為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阻礙,具體體現為各項體育器材較為缺失,未能夠注重于維護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在此方面的資金投入也較為有限,難以滿足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本質需求,也抑制了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
2.1 及時轉變思想。若想使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擺脫以往的困境,則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思想與理念,全面認知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和內涵,將素質教育理念全然貫徹至中小學體育教學之中。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摒棄以往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多加培養中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及自主學習能力等,以此來強化中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與水平[2]。另一方面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因不同中小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還應以中小學生的真實狀況為著手點,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讓不同層次中小學生均能夠充分投身至體育課堂的學習之中,以增強中小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例如,在開展“短跑”教學時,教師則應及時轉變教學思想。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教師不應再將體育教學的重點放置在體能訓練層面,而是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以及理解能力等,有的放矢的開展短跑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主動去思考,如此不但利于達成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也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等。
2.2 優化教學方式。中小學體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復雜性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務必要對中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體育技能等具備一定的了解,這樣才利于更好的開展中小學體育活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發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獲得綜合性發展。另一方面伴隨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日益改革及發展,也應善于打破體育教學的瓶頸,使中小學體育教學能夠愈發呈現出多樣化及個性化特征。
例如,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教師則應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本節課內容,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足球游戲,可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由每個小組去不間斷傳球,看哪個小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則哪個小組獲得勝利,如此則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也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 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投入,為推動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一大關鍵舉措,所以,對相關院校來說,應加大對此方面的資金投入,不但要充足購置各項體育器材,也需在日常運用中多加維護與管理體育器材,以確保其能夠滿足于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迫切需求[3]。另外,還應重視建設場地,為中小學生體育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并且也應重視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可占用體育教學時間來開展其他課程,從而真正加快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進程。
總而言之,若想真正推動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則應先解決其在改革與發展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探尋解決問題的良好對策,從而保障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達成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及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