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月
(福建泉州德化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數學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提煉和抽象數學的知識,體現學用結合,使"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接軌,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而又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起點。《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尋找與學生年齡特征、生活經驗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運用數學。
1.1 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教學時,教師可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如我在教學體積單位"立方米"時,把全班同學每 8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生準備一根1米長的米尺,要求學生用8根1米長的米尺,圍一個棱長是1米的立方體,從而讓學生明白棱長是1米的立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然后讓學生分組鉆進1立方米的空間里,親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這樣教學,數學與學生親密接觸,學生樂此不疲,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如讓學生判斷現實生活中一堆木材的體積,學生就能從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推測,而不會不著邊際的胡亂猜一通。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氛圍。
1.2 從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開始,積極地創設活動的、可操作的、學生可以做的教學內容,寓數學知識與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活動中,并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生動有趣,達到拓展教材內容、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如,教學"11的認識"時,我在課末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個"六一"兒童節舉行套圈比賽的生動情景。規定每個小朋友只能投11個,11個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兩部分,各個小朋友活動中的不同情況呈現了11的各組成情況,這是小學生熟悉的游戲,從現實情景中使學生體會日常生活需要數數,需要知道數的組成,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實生活又是學習數學的歸宿。《數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2.1 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事件。數學首先是一種語言,它是人們交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用來儲存和傳遞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數學的語言功能更為突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在不影響知識科學性的前提下,巧妙運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數學語言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學習交流中學習,給課堂教學增添一份異樣色彩。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動手把12個圓片平均分,并要求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是怎樣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學生根據自己的擺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體會到數學語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數學在生活中的真正意義。
2.2 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數學也不例外。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要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比如,在教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以后,我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和整理來了解某家、某校或某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用水的平均費用,自己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齡等。在元、角、分的教學以后,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師生互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等。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為希望小學獻愛心活動過程中,我就借此東風,讓學生把家里的零錢湊起來,計算出總金額,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兌換和簡單的加減計算。
總之,讓我們架起數學與生活間的橋梁,拉近知識與生活間的距離,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