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忠
(福建省南靖縣第三中學 福建 漳州 363608)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改就是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整合并重。作為我們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式的更新,所以我們不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內容、還要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當你拿著教材走進教室,面對幾十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也許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喜歡物理課?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面對這些問題有些教師可能會感到困惑。現就新課程改革下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我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問題就是思考的動力,是探究問題的起點。只有讓學生去發現和提出問題,他們才會積極認真地思考,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例如:在教力的三要素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一)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容易打開窗戶和門?(二)兩根彈簧為什么小孩拉不開而大人卻可以?(三)開門與關門用力有什么不同?通過一系列這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理解,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分析和總結。同時,學生還可以將預習中所發現的新問題記錄下來,以備在課堂內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
"學源于思,思起于疑"。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有些物理規律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教師提問提得好,學生才會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還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例如:在講"路程和時間的計算"時,出一道這樣的習題:"某戰役中,我軍獲知敵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揮中心發射一枚導彈,導彈的飛行速度是1.6km/s,導彈爆炸時的殺傷半徑是200m,我指揮中心人員及時以5m/s的速度跑開,他們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帶?請給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題后,學生就會邊讀題邊思考,并迅速在稿紙上演算起來,幾分鐘后再提問學生。
學生1:我是算導彈飛到指揮中心時,人能跑多遠:
t=s /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們可以同其他學生一起進行驗算,然后再給予肯定的評價。
學生2:我用是比較時間:
導彈飛到我指揮中心所需的時間:
t=s /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帶所需的時間:
t=s /v =200m/(5m/s)=40s
可見,也能。經同學們討論過后,該方法是可行的。經過這樣一道例題的解答,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了解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路,也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物理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物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系的,所以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時候,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同一些小實驗相結合。如流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實驗:拿出兩張紙,往中間吹氣,請一位學生上來操作,看到的現象是兩張紙靠攏,由此說明飛機起飛的原因。通過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另外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忠實于實驗數據,重視客觀事實,避免主觀臆造,理論聯系實際,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很重要。針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幫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導,也可以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教他們。這樣不僅縮短了他們之間的差距,而且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物理書本知識與實驗知識相結合,能更好的體現物理現象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
對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思考題,或通過實驗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討與評議,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對習題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們在選擇例題時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典型性,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其次,通過改變習題的已知條件或結論,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合作,教師要適度的進行點撥,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對探究規律進行整理、概括,納入知識方法體系,總結探究學習方法,提高應用能力。對已學知識加以鞏固,多做習題,加深理解;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舉例,自己再運用物理知識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現象,進行思考、探索。不僅加深了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而且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小可能只依靠哪一種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應當在確立新的教學觀念基礎上,以啟發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制定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媒體,適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實驗、研究、接受、模仿、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