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特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第四中學 吉林 長春 130500)
目前已經是信息時代,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主動的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m展現形式,音樂有著超強的感染力。通過一個人的音樂素養,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個人素養高低。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相應的音樂知識,還要注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是教師帶頭唱,學生跟著學,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樂理知識,提升了多少音樂素養。但是在素質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高中音樂教師不僅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還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挖掘更多的音樂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另外,很多高中生對于古典音樂興趣寥寥,單純的播放古典音樂,會讓學生覺得音樂課程枯燥而乏味。如果教師將音樂播放與文字介紹、圖片等進行結合,讓學生一邊聆聽音樂,一邊欣賞與音樂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典作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實現傳統古典文化的傳承。
1.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起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學習興趣。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必修的科目之一,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中西方傳統音樂。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創作風格,創作于不同的音樂家。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樂理知識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獲得人生的感悟。但是,由于高中音樂課時的限制以及高中音樂教材篇幅的限制,很多音樂內容只是其中的某些精華片段。而高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欣賞,還要不斷的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而要想達到這一教學要求,就必須要先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1]。
例如,《音樂與人生》中《悲愴》的教學,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了解這一作品的創作背景,沒有了解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那么學生可能無法產生深刻的感受,無法用心體會這一作品中的情感。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搜索一些與之相關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給予學生感官方面的刺激,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這一作品的聆聽和鑒賞,那么學生就可以很好的體會“悲愴”的內涵,了解作者通過這一首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所以,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還沒有聆聽作品就可以先產生一定的感情基礎,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1.2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音樂鑒賞課的導入。大多數情況下,在正式開始音樂鑒賞課教學之前,教師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提前幫助學生了解與本節課所教音樂有關的音樂知識以及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為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音樂作品打好基礎。例如,《草原放牧》是上世紀70年代的琵琶協奏曲,主要描述了蒙古族孩子在暴風雪天氣中拼命保護公社羊群的故事,所以這一作品中蘊含著濃厚的對于英雄人物的擁護之情。而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將與之相關的背景資料以及蒙古公社的實際場景資料播放出來,先讓學生對當時時代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1.3 利用信息技術攻克音樂鑒賞課教學難點。在實際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攻克教學難點。例如,《第九交響曲》的教學,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和理解其中蘊含的意境和情緒,是教學難點。如果使用傳統的音樂鑒賞課,那么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情緒,課堂效率極低。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將《第九交響曲》的電影片段進行播放,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然后讓學生在逼真的教學情境中體會這一音樂作品中蘊含著的作者對于自由、博愛以及平等等精神的追求[2]。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激發起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學習興趣、進行音樂鑒賞課的導入、攻克音樂鑒賞課教學難點,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