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新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塔莊初級中學 福建 閩清 350800)
音樂學科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在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過程中,音樂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部分。而節奏訓練是初中音樂教學的基礎,如果節奏訓練開展的不好,初中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于節奏訓練并沒有給予重點關注,因此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從而導致節奏訓練缺乏創新性和實效性,大大影響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入分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有效實施策略,對于促進初中教育發展,將起到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實作用。
從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學形式和教學質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并且初中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果與素質教育基本標準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一般來講,教學觀念是長期的教育實踐發展中形成的,并且教學觀念的形成和多方面因素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以考試成績論評定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觀念的發展,也左右著教師的節奏訓練活動。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會將主要的教學精力集中在學生的應試成績之上,所以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措施的選擇,都會圍繞提高學生考試成績這一目標[1]。而對于其他方面內容,比如節奏訓練,教師很少會給予重點關注。要想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節奏訓練,就需要教師及時摒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敢于打破唯成績論教學理念的束縛。改變從教育開始,從創新開始,但是傳統觀念一直在教師心目之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因此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幾乎沒有適用的空間,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節奏訓練內容。因此要想使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得到較好的貫徹,還需要教師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嘗試。
2.1 趣味性原則。處在初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課堂教學內容生動豐富,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但是相反,如果課堂教學形式枯燥單一,并且知識點本身具有較大難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此時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困難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在教學實踐中強化學生的節奏訓練,首先應該認真考慮的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問題[2]。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擁有良好的趣味課堂搭建意識,通過豐富多彩的多樣化課堂活動,有效挖掘知識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熱情,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根本上避免之前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效率低的情況發生,為節奏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2 創新性原則。從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按部就班的單一教學形式幾乎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如果學習內容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的信心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并且還會有一部分學生出現厭學情緒,這對于學生節奏訓練和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應該遵循創新性原則。教師應該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不斷創新和改進節奏訓練形式,并且在其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讓初中音樂教學富于變化,給學生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基礎條件。
2.3 學生主體原則。一直以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都是教學實踐中比較重要的問題。但是在傳統教學理念之下,受到教學環境和考試評價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并且這種教學形式已經存在和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按照教師的思路和想法進行學習活動的,只要按照教師的流程進行,就可以在考試之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是在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下,為了提高節奏訓練的有效性,必須扭轉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體、以理論知識傳遞為目標的陳舊教學觀念,逐漸將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主體,以綜合素質發展為目標的現代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明確教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教學地位,讓學生在不斷發展和創造的過程中完成對于新知識的學習。
3.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節奏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應該認真研究的學問。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學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同時,在運用各種全新教學形式的時候,也需要教師具有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要想保證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效開展,教師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學習意識,積極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學習相關內容,深入了解節奏訓練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充滿熱愛,能夠對學生傾注自己的心血,將教學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3]。對于節奏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以及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阻礙,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節奏訓練實施方案,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在保證自身教育素質不斷提升的同時,促進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更加順利的開展。
3.2 營造良好的節奏訓練教學環境。在傳統初中音樂教學觀念的束縛和影響下,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活動的時候,對于教學環境的營造往往缺乏足夠的重視,單純的知識理論教育幾乎貫穿到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而從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看,要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吸引注意力,就需要課堂具有一定的精彩程度,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營造教學情境,通過教學形式的創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活躍性。同時,在進行節奏訓練的時候,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營造具有自主性特征的課堂學習環境,將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控制學習節奏,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己,提升自己,讓學生將傳統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實現自我的過程,并且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功,這也是激發學生內生學習動力的一個有效途徑[4]。例如,教師在講解《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曲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中國女排奪冠的視頻資料,女排奪冠可以對學生給予精神上的鼓舞,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曾經是中國女排的隊歌,也只有經歷風雨,最終才能看見燦爛的彩虹。接下來,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更加高漲,訓練效果也會大大提升。
3.3 結合學生學習特點,提高節奏訓練的針對性。由于初中音樂教學已經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因此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教師都是按照教學的規范和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每一步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圍繞著既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雖然這種形式能夠較好的實現預期教育目標,但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這種教學形式并不適合節奏訓練的開展。因為以往的教育目標是針對大多數學習的整體情況制定的,具有一定普適性,但是缺乏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變通和優化。節奏訓練的依據應該是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而不是既定的教學指標。因此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將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特點結合起來,重新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初中音樂教學和節奏訓練的針對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的時候,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節奏訓練環境,不斷優化節奏訓練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切實提升節奏訓練的實際效果,提高初中學生的音樂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