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婷
(湖南廣益實驗中學 湖南 長沙 410000)
初中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初中學校應增加數學實踐課程,于是數學活動課就應運而生。不同于一般的數學課,只講授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和習題,在數學活動課上,根據初中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方式,主要是讓學生們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來完成一系列小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交流合作能力。
數學活動課不看重活動的結果,更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老師在這種課上,主要是引導幫助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問題,[1]通過和大家的合作來解決問題。在活動課上,氣氛會很輕松,老師對學生沒有嚴格的作業要求,學生們會很愿意上這種課程。老師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通過一些實驗道具,考驗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自主發揮,例如: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趣味游戲,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班級玩報數游戲,第一名同學報1,第二名同學報2,依次報數,當遇到4,14,24等這樣含4的數字時,就不能報數而應該喊“過”,這樣的游戲大家都能參與其中,在這個游戲中,考驗的是同學們的反應能力,當上一個同學說13,下一個同學要迅速反應過來應該說過,在他后面的那位同學則要記得不能說14,要說15。還可以玩“找朋友”游戲,同學們伴隨著音樂隨機跑起來,老師在一會之后喊出數字比如5,則同學們要五人一組抱起來,如果湊不夠五個人或者一組超過五個人則就會被淘汰,以此類推,直到選出最后結成一組的兩個人,這兩個人同學通過“搶凳子”的游戲來決定最后的獲勝者,音樂響起,兩個同學繞著凳子在轉圈圈,直到音樂停止,兩個人開始搶凳子,誰先坐到凳子上就是誰勝利。這樣的幾個小游戲可以放松學生,減輕他們上其他課程的壓力,增加他們對數學活動課的興趣,同學們會對數學活動課更感興趣,從而對數學課也更感興趣,也能幫助同學們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其他課程。
數學的發展過程可以看作是數學模型建立的過程,在生活中有這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數學家把這些數學問題歸納總結,得出了一系列公式、定理、概念,這就是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新課標要求老師不能一味地只教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幫助學生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拋去附加條件,轉變成數學模型,并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這個數學問題,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基本知識的多少,更多的是考察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在數學活動課中加入數學建模,告訴同學們面對問題時不怕困難,想辦法化繁為簡,去掉不必要的影響條件,保留需要的條件,建立數學模型,有利于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打下基礎。初中數學課中構建數學模型要注意,初中生數學知識還很淺顯,思維能力較差,所以老師要發揮主導者作用,引領學生開展數學建模活動,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例如:老師上數學建模課時,首先要根據實際生活,創設一個實際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通過總結歸納,刪去不必要條件等,逐步建立數學模型,之后,分析此類數學模型,與學生們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解決這種問題,最后歸納總結此類問題的通用做題方法,升華數學知識。在初中數學中,比較典型的模型是方程模型,方程模型中最經典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典型例題就是雞兔同籠問題或者兩種物品求單價問題。育才中學的老師去商店購買了六個籃球和八個足球,共花費436元,其中每個籃球比每個足球便宜2元,求籃球和足球的單價?首先在面對這個題時,同學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要建立方程模型,可以設籃球單價為x元,足球單價為y元。則我們就可以根據題意得出,六乘以籃球單價加上八乘以足球單價等于436,足球單價減去籃球單價等于2,列出方程就是:6x+8y=436,y-x=2,求該方程組的解可以得到:x=30,y=32,在解完這道題之后老師可以帶領同學們總結此類習題是一個方程數學模型,分析它們的解法,構建數學模型,幫助同學們之后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靈活運用。
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歸納、分類、建模等等,這些思想方法都滲透在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中,只是同學們在上數學課時主要以記結論、做題為主,不知道結論是怎么推導的,不太關注老師是怎么講這個結論的由來的,導致同學們錯過了老師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時候沒有人聽或者不太關注。在活動課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過的內容讓學生感受數學思想在其中的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所在,想要學好數學或在數學上很高的造詣,那么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就非常重要了,每一個公式、定理等都用到了這些,[2]這些思想方法是研究一切數學問題的基礎。對于初中生來說不必掌握所有的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在數學習題中,學生們會經常遇到找規律的習題,在找規律的過程中,其實就是運用類比的數學思想,比如,1,4,9,16,( ),( ),49,64,這個題中,我們很明顯能看出,第1個數是12,第二個數是22,第三個數是32,則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第n個數就是n2,則括號里面應該填25,36,這里面就運用了類比的思想。在講完之后可以再出一道讓同學們練習,1,8,27,64,( ),( ),343,512,同學們模仿剛才講過的那道題,能發現1=13,8=23,27=33,64=43,則53=125,63=216,很快就可以得出空格內應該填125,216,習題幫助學生體會類比的思想方法。老師可以先給同學們講這道題的做法,之后再給同學們分析它背后隱藏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同學們對這道題的理解。除了類比的思想方法,還有分類的思想我們初中時也經常運用,比如:當我們解不等式mx>n的時候,要注意分為兩種情況,m大于0或者小于0,當m>0,方程的解為x>n/m,,當m<0,x 新課改條件下,老師和學校都越來越關注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對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環節非常重視,要求老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絕不能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老師不能填鴨式教學,摧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傾聽,學會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在一節課上收獲結論,幫助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們對探索數學知識有興趣,那么只要老師稍加引導,學生就會去自己主動學習,研究,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從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通過親身實踐,養成善于質疑,敢于探究創新的積極向上的態度,激發初中生們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初中數學活動課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要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不能只局限在作業中,習題中,要善于把習題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練習起來,發散思維,鼓勵式教學,做題也要不以會作為標準,要鼓勵學生多思考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觀察是一切思考創新的基礎,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明確的任務之后讓學生們觀察,老師要及時給予指導,讓同學把通過觀察得到的內容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得出觀察后的結論,同學們得到的結論肯定不相同,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多想,大膽猜測與本節課有關的結論,想象是探究創新的基礎。探究性課程要滿足各種水平同學的需求,所以問題的設置不能太過困難,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性,有簡單到困難,循序漸進,多鼓勵同學們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當回答錯誤時老師也不能批評,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創新,去探究。 初中生在上數學活動課,不僅可以學到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鍛煉動手操作能力,更能增加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大家互相討論問題,有什么不會不懂的,可以同學之間先相互詢問,如果大家討論之后依然不會,可以找老師來解決問題。同學們可以在課堂上交流實驗操作的具體問題、上課心得體會等,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會更加了解,便于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真摯的友誼。在初中課堂,老師既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先看清題目,獨立思考,之后再去詢問別人,又要讓同學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世界上每一件偉大的事情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是需要一個團隊、甚至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來完成的,初中生要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需要小組合作的內容,同學們可以分組合作交流,也可以在上課之前把同學們分成小組,小組內同學一起完成任務。比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這節課的內容時,老師讓同學們合作測量兩個三角形的長度,角度,寫在作業紙上,觀察這里兩個三角形的長度、角度有什么關系,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之后小組結果展示,同學們能發現相似的兩個三角形對應的角度都相等,對應的邊長成比例關系。通過合作交流加上老師的引導,初中生們可以自己得到正確的結論,更加有成就感。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要用數學的謀略,加強對學生知識水平認識的提升,開展相關活動,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的現狀,繼而有效豐富他們的數學學習生活。4.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
5.交流探討,增進合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