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寧紅
(廣西南寧市上堯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音樂在小學二十四節氣美術課堂中的實踐正在不斷地改進與完善之中,本文研究則是以音樂課程為主,對于正在進行中的二十四節氣美術課程教學進行深入探索,注重音樂元素在二十四節氣美術課程中的應用,實現綜合課堂教學目標,完成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目的。
1.1 豐富學生藝術學習世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已經被提上了日程,這不僅是教育的發展目標,同時也是學生未來成長所具備的能力。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與教師的教學指導。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塑造性,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綜合多種元素向學生傳遞豐富的生活以及學習世界的經驗,促使學生可以與世界產生強烈的共鳴,并引發學生的內心與世界的有效溝通。音樂在小學二十四節氣美術課堂中的滲透,主要是利用綜合的藝術方式,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經驗,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們在藝術世界中尋找自我,認識自我,并善于發現自己的藝術特長,真正的進入到藝術世界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校本教材《春分—彩繪雞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展示春分的美術繪畫作品,春分日,蛋兒俏,上頭光,下頭圓,頂天立地保平安。將音樂歌詞融入到春天的場景中,有效豐富學生的藝術學習與生活。
1.2 轉變學生的藝術思維。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于學生藝術思維的轉變,這也是當前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關注的重點內容,教師善于結合二十四節氣美術課堂教學實際內容,融入音樂知識,則在無形中轉變了學生的藝術思維。音樂在小學二十四節氣美術課堂中的滲透教學,有效改變了原有的傳統的音樂教學的模式,在注重視聽結合的基礎上,對學生們進行綜合性的藝術教育,轉變學生的藝術思維,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高效掌握具體學習方式,因此,對于學生的每一種學習方式而言,并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注重融合多方面的學習資源,并注重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有效引領學生轉變自己的藝術思維,高度理解音樂與美術融合之處,并落實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體味藝術的美好。
例如校本教材《立夏—風涼的扇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跟隨者音樂節拍學習音樂知識,然后教師創設立夏的情景,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體會立夏的美術作品,有效促進學生藝術思維的轉變。
在《藝術與學校》這本書中曾經提出,作為一名綜合性教師,應當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其中一個則是對于人類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這在無形中則強調了教師的藝術素養的培養。站在我國的藝術教育情境而言,作為一名小學專業教師,在了解基本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把握具體教育方式,注重音樂在二十四節氣美術課程中的滲透。
教師作為引導者,善于引導學生發現藝術學科的互通性,并發掘學生身心已經具備的藝術能力,進行充分發掘,引領學生逐步掌握藝術知識。
例如《芒種彩鉛畫》教學過程中,在以往的農家,都會打麥,如今的生活中學生們可能看不到了,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出美術作品,讓學生們進行觀察與學習,體會《打麥歌》的內容,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中才會見到的情景,吸引學生有效挖掘其中的音樂因素,并深入掌握其中的藝術知識。
音樂在二十四節氣美術課程中能夠的滲透屬于客觀意義上藝術學科教學內容的相互整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從多個角度多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處理,從而打破了原有的音樂與美術課程之間的界限,消除了兩者之間的隔閡,將音樂在小學二十四節氣美術課程中的滲透,并不是強行加入,而是在結合音樂與美術課程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兩者之間的相通性以及相關性等,進行綜合性的考慮,相互滲透與相互學習,實現兩者更大范圍的有效融合。當學生們在進行綜合性的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連接點,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綜上所述,關注音樂在小學二十四節氣美術課堂中的滲透,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兩者之間的相通性與相關性,從而實現藝術綜合性教育的目的,注重學生的整體性的發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