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全南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江蘇 宜興 214211)
通過體育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對身體健康的認知,增強學生堅持鍛煉的意識,使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促使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課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還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與集體意識,進而建立起對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培養起合作與競爭意識。
終身體育意識就是指:一個人終身都要自覺進行體育鍛煉,樂意接受體育教育。現代社會人類生活物質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與文化程度也有了顯著提升,越來越意識到體育運動對生活與自身的健康起到的無法替代的作用,現在人們閑暇時間多,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體育活動,并且人類物質、精神生活豐富,壽命也有所延長,人們更加關注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體育是保證身體健康、身體機能穩定或者提高的最好途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體育不可或缺,終身體育意識也將成為人們今后生活的普遍意識。
2.1 教學內容單一、乏味。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空洞、乏味,缺乏創新與趣味性,只是一味地訓練幾項運動或者毫無意義的自由活動。這樣枯燥的體育課不僅不會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更不會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也不會促進學生的發展。
2.2 教學觀念刻板陳舊。在高中生體育教學中,仍有許多教師還在采用刻板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根據教師的意志來決定教學內容,使學生不能發揮主導地位,不能根據學生發展的要求進行教學,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能力也得不到發展。
2.3 評價標準過于單一。高中體育對學生總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是不科學的。如果把一個從小就進行體育鍛煉并且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和一個身體有缺陷的學生用同一種標準進行評價,那么結果肯定是前者優于后者,這樣就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信心與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更加起不到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
3.1 增加體育課程的可選擇性與多樣性。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突出強調教師和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重視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使體育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高中體育課堂不應再是傳統的灌輸式課堂,體育課應當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保留傳統的優質課程例如:長跑、跳遠、實心球的基礎之上增加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鍛煉興趣。
例如,在進行傳統體育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教學內容開設興趣課堂,增加社會主流體育運動項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課程,高中生普遍活潑好動,通過增設這些社會主流體育運動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3.2 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有效教學的含義。教師也應對有效教學的內涵形成新的正確認識,轉變過去以對體育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作為評價教學質量、教學效益的標準。[3]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要對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還應對學生進行動作指導,在實踐訓練動作的過程中,講解動作要領與注意事項、糾正學生的動作避免學生在后續的訓練中受傷,根據可觀察性與可操作性制定課程目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小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在課堂當中以學生發展為教學中心,注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做出劃分,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從體育課堂中受益。
3.3 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促進高中體育課程科學發展。教學評價是體育課堂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評價掌握學生的發展、學習情況,并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然而,普通的一致的評價方式顯然不適合這種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必須設置多元的評價方式。例如,對于體育特長生就應當提高評價標準而不是按照對普通學生的要求來評價,這樣才能激勵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對于由于身體條件較差而導致體育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應當適當降低標準,鼓勵他們,激發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信心。
要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就要使學生首先認識體育,再參與體育鍛煉,了解體育知識,最終熱愛體育終身鍛煉。通過體育課這種便捷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是促進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