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瑜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北厙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214)
“分享”是指幼兒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它是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也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策略和技巧。
案例一:
正在進行自由創作時,熙熙正好想用紅色的蠟筆,而他們組的蠟筆籃子中已經沒有了,而此時一桌上了的樂樂看到熙熙在向其他小朋友借筆,主動把自己正在用的紅的蠟筆借給了她。熙熙說:“可是你正在用呀?”樂樂說:“沒關系,我可以先換別的顏色畫,你畫了再給我好了。”
簡析:在此案例中,紅色的蠟筆也是樂樂正在用的,但她卻主動將自己的筆與他人分享,她的這種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屬于主動實物分享。
案例二:
在戶外運動區,孩子們各自選擇體育器械游戲。因為體育器械數量有限,有的玩具需要小朋友一起玩。潔潔和馨馨兩人一起就只拿到了小象套圈中的一個圈。只見潔潔一個人在玩圈,她手里拿著圈一會滾著玩,一會套著玩。此時的馨馨可著急了,不停的對馨馨說:“老師說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你玩好了要給玩一會,不然我去告訴老師!”潔潔見馨馨這么說,連忙說道:“我還沒玩好呢,讓我再玩一會再給你!”馨馨在邊上不停的催促著潔潔把玩具給她玩會,但是潔潔還是一直沒有給她。馨馨再次和潔潔大聲說道:“我要去告訴老師了,你不分享玩。”這下馨馨急了,最終馨馨把圈給了潔潔,于是兩人開始輪流玩圈。
簡析:在此案例中,因游戲材料有限,潔潔因玩的內在需求而試圖“獨占”玩具,但是因怕馨馨向老師“告狀”,才不情愿的與彬彬分享玩具,但已有明確的分享行為,只是采用輪流策略。潔潔的這種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屬于被動實質分享。
案例三:
妙妙帶來一個艾莎公主玩偶,她告訴老師,這是她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老師讓妙妙先把玩偶放在小柜子中,自由活動時,妙妙拿出愛莎公主玩偶,一旁的小朋友圍著她都想來看看她的玩偶,但她只愿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別人摸她的玩偶。這時老師見狀說:“妙妙今天把玩具帶來給小朋友玩,可真棒,你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也一起玩一下,好嗎?”妙妙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公主玩偶,猶豫了一下但是還是遞給了其中一個小朋友,但是她的眼神卻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玩偶,一直保持著讓玩具不來開她的視線左右。不到一會兒功夫,她就收回了她的玩偶。
簡析:可以看出幼兒已經初步具備了分享的意識,但從中也發現他們在行為中還是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享,特別是對自己喜愛的實物還是希望能夠占有“主控權”。這種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屬于被動感官分享。
案例四:
陽陽他從家里帶來了很多拼圖,游戲開始了,只見他拿著自己的拼圖玩了起來,還不停炫耀自己的拼圖是奧特曼的圖案。這時浩浩和毅毅來到陽陽身邊,向他投來了贊許的目光。于是向陽陽開口借拼圖玩,只見陽陽兩手馬上把自己的拼圖全都放進了胸口,急切的對他倆說:“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你們會把它弄丟弄壞的,你們要玩也去叫你們媽媽買好了。”伙伴們只好走開了,陽陽則重新一個人玩了起來。
簡析: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陽陽是個缺乏同伴交往能力并且分享意識薄弱的孩子。后來在與其家長溝通中得知,在平時在家中也會這樣,他會很自私地保護他認為是自己的“私人財產“。 他這樣的行為屬于不分享行為。
2.1 創設寬松良好的環境。結合“分享”這一主題貫穿整個班級環創中,并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其中,師幼合作共同布置。如在布置墻面時,將平時幼兒之間分享的畫面以照片的形式將其布置在環境中。另外可以在班級的一角創設作品分享角,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分享角,并讓幼兒在分享角中和其他朋友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一方面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自信,其次也讓幼兒在分享中體驗到快樂,孩子們也在相互分享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2.2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分享教育。開展與分享相關的集體教學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目標。如開展繪本集體教學,關于分享的繪本有《威廉先生的圣誕樹》、《凱琪的包裹》、《爺爺的肉丸子湯》、《這是我的!》、《石頭湯》等,這些繪本故事能讓孩子從中懂的分享,體味友愛,收獲更多的伙伴和快樂。除了用繪本進行集體教學的形式,我們還可以把分享教育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去,如體育游戲中,社會活動中等等。
2.3 家園合作,共同培養。與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家庭的教養方式和態度對幼兒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家庭中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些分享行為練習,如家中分享食物時,家庭成員可以相互分享美食,感受家庭中其樂融融的氛圍。另外家長可以引導幼兒邀請其他小伙伴到家中,也可走出家門這樣的一種交往模式,與伙伴們相互一起分享,做到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當幼兒出現分享行為時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表揚時,他們會產生內在的自我激勵,從而再次激發下一次的分享行為。另外我們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如“如何使孩子學會分享”。幼兒園與家庭兩者之間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幼兒的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
綜上所述,分享是社會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針對幼兒在分享行為中出現的問題本著一切為有利于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基本原則及時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抓住孩子的成長的關鍵期,讓孩子們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