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周璇
(新疆阿勒泰北屯鎮幼兒園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學前教育雖是小學教育的基石,但兩者間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學前教育致力于在安全愉悅的環境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以此為其未來久遠的學習及社會生活做好能力及心理的鋪墊;小學教育則已有學習任務的限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豐富學生認知及思維辨析能力。幼教小學化,將小學內容錯位至幼兒階段,使幼兒過早地背負學習任務,令其孩童天性受到扼殺。本文將圍繞“幼教小學化”這一熱點問題,結合其現狀分析該問題主要原因并提出積極的應對策略。
1.1 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待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與幼兒教育發展情況息息相關。[1]部分教師由于專業知識及素養欠缺,對幼兒發展能力及心理特點等內容尚需進一步了解。再加上家長及各種外部因素施加的對幼兒教學知識需求壓力,幼兒教師不得不將幼兒本身發展規律擱置一邊,將小學知識內容加入幼兒日常活動中來,但這也成了推動小學化發展的直接推手。幼兒被被動置于教學活動之中,極易扼殺其學習興趣與探索天性,從而產生壞的循環。
1.2 家長幼兒教育認知不全面。經濟社會與教育水平的發展,使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很多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期待值也愈加提升,甚至希望他們早日快速成才;也有部分家長依然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成功與好壞的標準,將幼兒送進雙語幼兒園及特色培訓班,把幼兒早早地置于繁忙的生活之中;更有甚者向幼兒園提出要求,希望幼兒能夠提前接觸小學知識進行學習和熱身。[2]以上情況極大程度地促進了小學化的蔓延,也易使教育規律被違背,破壞幼兒學習興趣。
1.3 小學及教育市場不斷需求。素質教育雖在逐步推行,但應試教育在中國社會仍占較大比例。受其影響,仍有很多小學為檢驗幼兒水平,每年組織新生進行入學考試,這便對幼兒的知識能力提出了要求。有此需求,市場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幼小銜接的機構,各類幼兒園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在競爭中適應需求并持續發展,一些幼兒園不得不增設小學化內容以維持生源數量及自身利益需求,幼兒教育小學化風氣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助長。
2.1 加強教師團隊的專業性建設。園方需更加重視教師團隊對此的認識與實施。可引領其開展形式、內容豐富多樣的活動進行教研,在過程中宣傳正確的幼小銜接理論,以促進教師們更好的討論與交流;有目的地組織教師進行園本培訓,豐富并提升教師各方面技能,以幫助其日后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也可組織教師進行其他模范園所的參觀或者外出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汲取更好的實施策略,以幫助教師團隊逐漸更加專業與規范。
2.2 豐富家長對幼兒發展的認知。家長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3]部分家長支持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也是出于擔心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成績落后、學習跟不上等現象,這也側面反映出他們對幼兒的發展情況與能力是不自信甚至不了解的。社會及幼兒園應增大對幼兒能力發展的宣傳,幫助家長及大眾了解幼兒能力發展階段及其重點,并持續努力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幼兒發展,并鼓勵其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避免事與愿違。
2.3 監管市場風氣與輿論的導向。受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影響,部分優秀小學由于報名人數大競爭激烈,傾向通過入學考試等方式將優秀學生納入麾下,這也導致了很多園所及機構應試化較強,為使幼兒通過入學考試開展強度較高的培訓,實則不利于幼兒發展。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及園所各機構的監管,重視幼兒綜合能力的考察,考慮其發展長遠化。加大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使輿論風氣科學化,幫助大眾清晰幼兒發展的規律,從而使人們更好地遵循并維護其發展。
綜上所述,“幼教小學化”現象若想改善,需結合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進行配合實施。幼兒發展的規律是絕不可違背的,需要社會全體進行重視。好在:你我共一心,世事終有望。